高龄老年人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02-08 浏览次数:567次
作者:蔡勇,唐险峰,朱萍,孙杰 作者单位:上海,总后上海干休所
【关键词】 高龄;老年人;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老年常见病,其特点是尿急,有或无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大多数高龄OAB患者以为尿急是机体衰老、功能减退的表现,特别是女性羞于启齿,不愿就医。但是,这种病较易使人羞愧、烦恼,甚至引发抑郁情绪。因此治疗OAB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干休所卫生所就诊的8例高龄老年人,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79~88岁,平均84.1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1.7年);夜尿2~10次(平均5次)。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5例,腔隙性脑梗死6例。4例仅表现为尿频、尿急,2例伴有急迫性尿失禁,2例伴有下腹坠胀感及会阴部疼痛不适。8例均行尿常规检查多次,未提示尿路感染,尿培养无细菌生长。
1.2 方法
8例均未使用抗生素,以口服M胆碱受体阻滞剂舍尼亭(酒石酸托特罗定2mg,2次/d)+α1受体阻滞剂(盐酸特拉唑嗪2mg, 1次/晚、盐酸坦索罗辛0.2mg,1次/晚)为主,伴有疼痛者加用钙离子阻滞剂(心痛定10mg,3次/d),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本病的药物。
2 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明显缓解,膀胱刺激症消失,下腹部坠胀感消失,夜尿1~2次。好转:症状缓解,膀胱刺激症缓解,下腹部坠胀感减轻,夜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2 结果
治疗期间出现尿潴留1例、一过性低血压1例、口干不适1例,予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6例(75%),好转2例(25%)。
3 讨论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将“膀胱过度活动症”定义为:OAB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组成的症候,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前提是没有感染及其他明显的病理改变。尿动力学检查时部分患者在膀胱储尿期出现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引起膀胱内压升高。OAB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1)逼尿肌不稳定:由非神经因素引发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2)膀胱感觉过敏: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即出现排尿欲;(3)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4)其他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膀胱的收缩主要由毒蕈碱(M)受体介导,酒石酸托特罗定为竞争性M胆碱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膀胱壁和逼尿肌上的M胆碱受体,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与之结合,从而抑制膀胱的不自主收缩、降低逼尿肌收缩力,以缓解尿频、尿急症状,达到治疗OAB目的[1]。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也是非手术治疗OAB的常用药物,由于尿道或膀胱颈部α1受体兴奋性升高,使尿道痉挛和膀胱颈部高压,不仅引发尿频、尿急症状,还会引起下腹部、会阴部疼痛不适,α1受体阻滞剂可选择性阻滞尿道和膀胱颈部平滑肌的α1受体兴奋性,降低平滑肌张力[2]。心痛定是一种钙离子阻滞剂,它可以舒张平滑肌,在OAB治疗中主要是松弛膀胱颈、逼尿肌和缓解膀胱感觉过敏可能带来的症状。本组出现下腹坠胀及疼痛不适2例,予口服心痛定后,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Wein AJ.Pharmacologyofincontinence.Urol Clin North AM,1995,22(3):557-577.
2 孙颖浩,石磊,许传亮.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与下尿路症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5):31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