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01-16 浏览次数:566次
作者:王健宇,罗显策 作者单位:四川攀枝花,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是先天性上尿路狭窄的最常见部位[1],也是导致肾积水的常见原因,最终可导致肾功能丧失。儿童男性较多发病,多见于左侧,双侧病变达40%[2]。输尿管狭窄、扭曲、高位连接、输尿管瓣膜、尿流动力学的改变等都可影响肾盂的排空而导致肾积水。由于UPJ梗阻发病隐匿,积水呈渐进性,症状轻微,因而易延误诊断。因此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成功的手术治疗,对保护肾功能至关重要。我院2000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26例,均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简称A-H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3~16岁,平均11.1岁,左侧15例,右侧8例,双侧3例。症状为腹痛、腹胀、腹部膨隆16例,腹部包块5例,血尿3例,体检发现2例,初诊最短时间1天,最长1年。其中14例伴有间歇性腹痛,9例伴有泌尿系感染,1例右侧属先天性孤立肾,2例合并肾结石。
1.2 诊断方法 每例患者均行超声、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均提示肾区有囊性包块,部分病例肾实质变薄,回声消失。26例IVU检查中,5例病变侧不显影,其余21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盂肾盏扩张。5例不显影患者行CT检查及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检查示患侧肾轮廓明显肿大,呈巨大囊型。
1.3 手术方法 26例均采用A-H术。斜形切除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的远端,切除多余肾盂,肾盂切缘距肾脏1.0~1.5 cm,有结石者取净结石,用4-0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缝合肾盂上段切缘,间断缝合肾盂下端与输尿管吻合口。考虑小儿用双J管拔管困难,经吻合口放入带输尿管支架管(5 F或6 F)的肾造瘘管,既起到造瘘及支架功能,又可防止肾盂内出血引起的引流不畅,对于术后造影尤为方便。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视腹膜后引流物情况拔出引流管,留置尿管3~7天。6周后经关闭造瘘管后无不适,证实吻合口通畅,拔出肾盂输尿管支架管。
2 结果
26例术中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3年,超声及IVU检查示肾脏显影好,肾积水消失,吻合口处漏斗通畅。
3 讨论
3.1 病因 UPJ是先天性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部位,输尿管上端管壁肌纤维发育不良导致管腔狭小、输尿管扭曲、输尿管肾盂高位连接、功能性梗阻及肾下极迷走血管的压迫、输尿管管腔内黏膜瓣形成等均可影响肾盂排空,导致肾盂扩张、肾脏积水、压迫肾实质最终影响肾功能。
3.2 诊断 此病诊断中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可复查性、快速的检查,为首选检查诊断方法[3],IVU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肾功能差的中重度积水或显影不良的需要结合CT检查确诊,CT检查能明确肾积水程度及肾实质的厚度,了解肾脏功能,为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3.3 治疗 对于轻度肾积水可定期复查,如积水加重可行手术治疗;对中重度积水或孤立肾患者应及早行A-H术,以减轻肾积水对肾脏的影响,肾盂成形术有多种,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A-H术已成为治疗UPJ狭窄最常用的方法,手术目的是解除盂管交界部梗阻。术中注意要点为使成形肾盂小,吻合口大,位于肾盂最低位,无张力、扭曲,血运好。术中操作及术后管理的重点是防止术后再狭窄[4]。孤立肾伴UPJ狭窄对患儿潜在危险大,应结合诊断率高的影像学检查,尽早诊断,治疗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泌尿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61.
2 王承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治.天津医药,1999,9:571.
3 廖兵.儿童双侧重肾输尿管畸形15例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重庆医学,2008,4:862.
4 张忠昇.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1例.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