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附睾炎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31 浏览次数:573次
作者:吴凤金,唐来坤,羊继平,汪祖林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上海
【关键词】 急性附睾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
急性附睾炎与慢性前列腺炎均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急性附睾炎患者几乎都伴有慢性前列腺炎,而慢性前列腺炎很少伴发急性附睾炎。两者发病有何关联度?对两者相关性的研究报道仅见于我院2篇文献[1-2]。我们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共124例急性附睾炎病例,进行附睾穿刺液培养和前列腺液培养,从病原学角度对两者相关性进行探讨,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 例
124例急性附睾炎患者,年龄16~81岁,中位年龄39岁,发病时间10 h~10.5 d,中位发病时间3.2 d。其中同时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者占96.8% (120/124),留置导尿者6例,精索静脉曲张5例,经尿道前列腺摘除3例,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1例,长期服用胺碘酮1例。
1.2 入选标准
1.2.1 急性附睾炎
患侧阴囊肿大,皮肤红肿发热,附睾肿大、发硬,触痛明显,睾丸、附睾界限不清,精索增粗。超声检查:附睾体积增大、质地欠均匀、血运丰富,排除附睾与睾丸扭曲、占位性病变。
1.2.2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质地变硬,压痛;前列腺液白细胞≥10个/高倍镜视野(HP)或者卵磷脂小体减少(++以内);超声检查前列腺钙化灶;“两杯法”检查第二杯尿液有阳性发现者;可有小腹、腹股沟胀痛,会阴部、肛门胀痛及阴囊坠胀不适或者腰痛等。
1.3 方 法
1.3.1 附睾液的留取与采集
碘伏消毒阴囊3次,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以5 ml注射器针头穿刺进入附睾腔,抽吸出附睾液(量少时可注射0.9%生理盐水 2 ml再回抽附睾液)置于无菌试管内送检,阴囊皮肤再次碘伏消毒,无菌辅料包扎。
1.3.2 前列腺液的留取与采集
患者先排尿后,0.9%生理盐水清洗龟头,碘伏消毒龟头,按摩前列腺,用无菌试管自尿道外口接取前列腺液,分别做前列腺液常规检查与细菌培养与鉴定。
1.3.3 标本接种与培养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实验室,及时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沙氏琼脂平板,一块平板只接种一份样本,放置于培养箱内,设置温度35 ℃,5%~10%CO2,培养48 h,自动细菌鉴定仪(MicroScan WalkAways40)进行自动分析。
1.3.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软件Kappa检验,若K≥0.75,P<0.05,则说明两者高度一致性,提示附睾炎和前列腺炎具有共同的病原学基础。
2 结 果
附睾穿刺液、前列腺液培养显示病原体均阳性者103例(83.1%,103/124),其中两者病原体一致者92例(74.2%,92/124),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30例,变形杆菌 15例,溶血性葡萄球菌 16例,表皮葡萄球菌 4例,粪链球菌 10例,铜绿假单胞菌 1例,淋病奈瑟菌10例,沙眼衣原体4例,支原体、真菌各1例;病原体不一致者11例(8.9%,11/124),其具体培养结果为(附睾穿刺液培养在前、前列腺液培养在后):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3例,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4例,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2例,阴性、大肠埃希菌1例,大肠埃希菌、阴性1例;两种标本培养均阴性者21/124(16.9%),其中伴有慢性前列腺炎者17例,无慢性前列腺炎者4例,合并有精索静脉曲张者5例及长期服用胺碘酮者1例均在列。
对所有急性附睾炎的病原体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的一致性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急性附睾炎与慢性前列腺炎在病原学评价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891>0.75,P<0.05)。
3 讨 论
本组结果表明,大部分急性附睾炎患者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120/124),提示慢性前列腺炎可能是引起急性附睾炎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本组占93/120)可能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前列腺的长期慢性炎症可引起前列腺内较高的组织内压,前列腺导管、精囊管内压较高,部分含病原体的前列腺液倒流入精囊管,逆流至附睾,从而引起与前列腺相同病原体感染,或者前列腺内病原体通过淋巴回流至附睾,引起炎症,可能这是大部分具有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慢性前列腺炎引起附睾炎的可能机制。当然,慢性前列腺炎导致的精道梗阻、附睾积液、附睾内压增高可能引起附睾缺血,附睾腔内黏膜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也可能是形成机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前列腺内病原体能引起附睾急性炎症(培养结果一致),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慢性牙龈炎、鼻窦炎等的病原体也能通过血液传播至附睾,引起与慢性前列腺炎不一致的病原体感染(培养结果不一致),后者在本研究中的比例较少(11/120),这些附睾炎患者所患前列腺炎包含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少部分感染异种病原体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急性附睾炎感染也可能与慢性前列腺炎以外的其他因素有关,如尿道内器械操作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等,细菌可经精路、淋巴传入附睾,前列腺切除术后裸露的前列腺窝感染也可波及附睾及睾丸。 本研究中有4例无前列腺炎。
急性附睾炎、慢性前列腺炎也可能由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本组中前列腺液、附睾液均未培养出病原体者21/124(16.9%),其中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者17/124(13.7%),无慢性前列腺炎者4/124(3.2%)均在列,无慢性前列腺炎者所患附睾炎可能均与非感染性因素有关,有1例明确长期服用胺碘酮,其他可能引起非感染性附睾炎的因素包括尿液反流、白塞氏综合征、脉管炎、多发结节性动脉炎、Henoch-schonlein紫癜等,极少数找不到原因,可能与过敏有关。培养阴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因素有常规培养分离不出的特殊致病菌如纳米细菌[3]、排尿功能障碍形成的化学性前列腺炎、精神心理因素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前列腺局部免疫反应异常[5]、盆腔相关疾病如盆腔静脉性疾病一体化[6]、精索静脉曲张[7]、间质性膀胱炎[8]等 。
从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急性附睾炎患者合并的慢性前列腺炎,多数是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很少。对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为了减少发生急性附睾炎的风险,前列腺炎的治疗要更加积极,抗生素的使用可能需要延长;对于已经发生了急性附睾炎的患者,更要积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以防复发,不能仅满足于附睾炎的初步治愈,尤其是对于未生育的年轻患者,由于两者的病原体具有一致性,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可以采用能有效治疗急性附睾炎的相同抗生素。
【参考文献】
[ 1 ] 唐来坤,王珂,汪祖林,等.急性附睾炎发病与慢性前列腺炎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 2009,4(12):1005-1007.
[ 2 ] 唐来坤,王珂,卢国军,等.慢性前列腺炎在急性附睾炎发病中的关联度分析[J].中国男科杂志,2010,24(1):48-50.
[ 3 ] Zhou Z,Hong L,Shen X, et al. Detection of nanobacteria infection in type III prostatitis[J].Urology,2008,71(6):1091-1095.
[ 4 ] Shoskes DA,Berger R,Elmi A,et al. Muscle tenderness in men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the chronic prostatitis cohort study[J].J Urol,2008,179(2):556-560.
[ 5 ] Desireddi NV, Campbell PL, Stern JA,et al.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and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alpha as possible biomarkers for the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J].J Urol,2008,179(5):1857-1862.
[ 6 ] 蒋立城,丁吉阳,程玉峰,等.精索静脉曲张与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8):616-617.
[ 7 ] Pavone C,Caldarera E,Liberti P,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chronic prostatitis syndrome and pelvic venous disease: a survey of 2,554 urologic outpatients[J]. Eur Urol,2000,37(4):400-403.
[ 8 ] Hassan AA,Elgamal SA,Sabaa MA,et al. Evaluation of intravesical potassium sensitivity test and bladder biops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J].Int J Urol,2007,14(8):738-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