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经尿道等离子束电切治疗腺性膀胱

发表时间:2011-09-07  浏览次数:466次

  作者: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李,才,曹居栋,宋大庆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山西大同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等离子束电切;治疗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34-67岁,平均46.7岁,病程5个月-6年。临床症状以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征为主,其中单纯血尿7例,伴膀胱刺激症状9例,血尿伴下腹部胀痛及排尿不畅12例。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三角区者10例,膀胱颈部和后尿道13例,三角区并输尿管开口周围3例,病变散在2例。表现类型:乳头瘤状14例,滤泡状水肿9例,慢性炎症表现5例,合并有膀胱颈部抬高6例。28例患者院外均反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后收住院治疗。

  本组患者均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束电切治疗仪经尿道切除腺性膀胱炎病变。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经尿道插入等离子电切镜,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进镜后首先观察病变大小、形态、分布及数目,仔细检查避免遗漏。膀胱充盈在150mL左右,电切功率120W,电凝功率80W,电切时应找到病变基部,然后从基部的外侧约1.5cm的正常膀胱组织开始切除,切除至膀胱黏膜下层,病变严重者可切除至浅肌层。病变近输尿管开口者,仍可按电切原则作病变切除。病变切除后创面电凝止血,手术结束后,留置三腔导尿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膀胱1d,术后留置导尿管2-3d,持续引流尿液,同时应用3d抗生素。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灌注方案:术后1周开始,卡介苗50mg溶入生理盐水60mL,稀释后膀胱灌注,转换体位,保留2h后排空膀胱。每周1次,共6次,后改为每2周1次,共6次,再改为1月1次,共6次。术后每3个月行B超及膀胱镜检查。疗效判定:症状消失,膀胱容量增加,膀胱镜复查黏膜正常,无阳性发现,可疑处取活检,病理报告正常,超声检查膀胱壁光滑为有效。

  2 结 果

  本组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40min,平均23min,术中出血很少,均未输血,术中无电刺激反应,无膀胱损伤及膀胱破裂穿孔,术后无继发膀胱破裂及输尿管、尿道狭窄的发生。本组28例中有22例获得3-12月的随访,随访率76%,随访患者中,一次治愈21例,1例于术后3月膀胱镜复查发现病变复发,第二次接受治疗并加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年,未再复发。

  3 讨 论

  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细菌感染、膀胱结石及梗阻性疾病等慢性刺激引起膀胱黏膜的增生性病变,病变主要位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及后尿道,病变的不断刺激,使逼尿肌应激性增高,出现下腹坠胀感、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症状,严重者类似尿失禁。病变长期刺激可使膀胱挛缩,容量变小,膀胱颈部纤维化,以及膀胱发生腺性化,然后转变为腺癌。故将其作为癌前病变。Gyrus等离子电切其原理是通过电极产生一种射频能量,将电极周围之导体介质转化为等离子体,这种等离子体具有足够能量,将欲切除之组织内的有机分子键打断,从而将组织汽化破坏切除,减少碳化现象。电切能量易于控制,温度低,仅40-70℃,降低了不必要组织烧伤和碳化,避免术后疤痕挛缩。电极前端双环自成回路,对安装起搏器的病人影响小,回路间距小,电流无需与体外的负极形成回流,避免影响到神经原而引起闭孔神经反射,因此不会造成膀胱穿孔及尿外渗等并发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经尿道等离子束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输尿管口周围、后尿道及精阜周围病变的处理,均优于开放手术与激光和普通电切。对病变较广的患者可分次治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