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开塞露改良灌肠法在神经内科便秘病人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6-13  浏览次数:389次

   作者:刘二梅,白新燕,刘艳红,任彩霞 作者单位:032200,山西省汾阳医院。

  【摘要】 [目的]观察开塞露改良灌肠法在神经内科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住院便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组采用开塞露改良灌肠法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灌肠效果。[结果] 观察组排便成功率为48%,病人满意率为48%;对照组排便成功率为34%,病人满意率为36%。[结论] 开塞露改良灌肠治疗神经内科便秘病人优于传统灌肠法。

  关键词:开塞露,灌肠,便秘,神经内科

  便秘是神经内科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便秘发生时,昏迷病人有躁动不安、消化不良、粪积食形成等表现;清醒病人可出现腹胀、嗳气、食欲减退、排便困难等不适;如用力排便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加重病情,甚至造成再出血或诱发脑疝而危及生命。临床上常通过灌肠解除便秘病人的痛苦,但传统的灌肠法不仅容易造成灌肠液外露,而且排便效果也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科对住院便秘病人采用开塞露改良灌肠,并与传统灌肠法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科住院便秘病人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46岁~86岁,平均60岁;脑血管疾病致瘫痪及智力障碍82例,脊髓病变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10例,帕金森氏病2例;昏迷35例,清醒65例;便秘时间为3 d~7 d,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肠鸣音减弱、食欲不振、烦躁等;均无灌肠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组采用开塞露改良灌肠法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灌肠效果,包括疼痛不适、灌肠液外溢发生情况、排便成功率及满意度。

  1.2.1 灌肠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选择普通肛管,灌肠液为39 ℃~41 ℃的0.1%~0.2%的肥皂水500 mL~1 000 mL;按《护理学基础》中不保留灌肠方法进行[1],灌肠完毕嘱病人5 min~10 min后有明显便意才排便。②观察组采用开塞露改良灌肠法灌肠。选择16号单腔硅胶导尿管,灌肠液为100 mL开塞露;将剪好的开塞露以2具50 mL注射器抽取开塞露100 mL后,将针头去掉,注射器乳头与16号单腔硅胶导尿管连接,以10 mL液状石蜡润滑肛管前端后,插入肛管深度为18 cm~22 cm,缓慢推注射器边灌边将肛管轻柔往外退出至肛门10 cm,配合手法逆时针按摩肠道,嘱病人5 min~10 min后有明显便意才排便。灌肠过程均密切观察病人面色,有无大汗淋漓及烦躁等其他不适。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两组病人灌肠效果比较(略)

  3 讨论

  神经内科病人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长期卧床、长期禁食、脊髓病变、智力障碍、药物、习惯性便秘。而大多数便秘病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开塞露改良灌肠法用大小适中、硬度适宜的16号硅胶导尿管替代粗硬的肛管,减少了机械刺激,减轻病人插管时的不适;插入管道长度较传统法深1倍多,是考虑乙状结肠以上降结肠段的粪便需软化,配合逆大肠走向手法加速开塞露渗透到粪便中使之软化松解,灌入液量少且缓慢推注,所以灌注过程无不适感觉,而传统法插入肛管深度为7 cm~10 cm,插管较浅,灌入液体多停留在乙状结肠,积聚在上段肠腔的硬便未能得到充分润滑松解,而造成排便失败,且经常是边灌边漏,容易污染床单而使满意度下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灌肠液外溢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开塞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通便药物,主要成分是52.8%~59.3%甘油,辅料为纯化水,其作用机制是药物进入直肠后机械刺激直肠平滑肌,反射性地引起直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腹肌和膈肌收缩、增加腹压促进排便,其作用较和缓[3]。神经内科便秘病人中以老年人居多,而老年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开塞露尤适用于该类病人。而肥皂水灌肠作用机制是肥皂水进入直肠后由于化学刺激与压力刺激出现排便反射,其刺激程度较大且强,再加灌入量比较多,而老年病人结肠内容纳灌肠液的能力较低,故病人忍耐时间受限,排便急而费力造成排便不彻底,降低排便成功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排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在灌肠操作前要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备各种抢救用物并要有家属陪伴,做好解释工作,并且要求病人及家属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注意保护病人。仔细观察病人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气促、腹痛,甚至意识及瞳孔改变,应立即停止灌肠,报告医生。

  【参考文献】

  [1]段垒.护理学基础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7.

  [2]庄小显,温卫锋,龙金海.排便器官及粪便性质对排便活动的作用及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5):85.

  [3]张绍玲,苏振坤.肛肠手术前开塞露纳肛替代肥皂水灌肠在肠道准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3):18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