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1

发表时间:2011-08-24  浏览次数:433次

  作者:陈祥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效果。 方法:通过对20例腺性膀胱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汽化、电切、膀胱药物灌注等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0例获得随访,其中1例随访最长时间达到2年,1例6个月后复发,1例合并膀胱癌者9个月后膀胱癌复发,1例术后1年恶变,其余均治愈。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诊断腺性膀胱炎具有重要意义,腺性膀胱炎具有恶变倾向,须定期随访复查。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诊断; 治疗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ystitis Giandularis

  CHEN Xiang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de City, Hunan Changde 41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 and efficacy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ystitis glandularis. Method: 20 cases with cystitis glandularis were treated by anti-infection therapy, evaporating method, exlectroexcision and bladder irrigation of drug etc. Result: Follow-up was obtained in 20 cases, among them, the longest time of follow-up reached to 2 years, 17 cases were cured, 1 case with cystitis glandularis was relapsed in 6 months later, 1 case associated with 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 was relapsed after operation of 9 months, Another case was malignant change to adeno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 in one year later. Conclusion: Cystoscopy combined with tissue biopsy has a great value to diagnose cystitis glandularis. The cystitis glandularis possesses a malignant tendency. So, it must be followed-up and reachecked regularly.

  Key words:Cystitis glandularis; Diagnosis; Treatment

  腺性膀胱炎为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由于经尿道电汽化技术的日趋成熟,对其临床特征的认识与诊治经验不断提高,腺性膀胱炎已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我院从2003年5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2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性别与年龄:本组2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均经膀胱镜检查加病理切片活检确诊,男5例,女15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1岁。

  1.1.2 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无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均伴有肉眼血尿或者镜下血尿。

  1.1.3 病理部位与类型:膀胱镜检查所见,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膀胱颈部与三角区,亦有位于膀胱侧壁者,其中5例伴有膀胱颈后唇抬高,乳头状瘤5例,滤泡样增生或绒毛样增生12例,慢性炎症型3例,其中1例伴发膀胱腺癌。

  1.2 治疗方法:本组20例中,有17例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下行经尿道电切加汽化治疗,术前均应用抗生素治疗1~2周。呈乳头状瘤样者行电切术,直至浅肌层,用环状电极电切后,再用球形电极反复汽化、电灼;呈滤泡样增生或绒毛样增生者予电灼术,电灼至粘膜固有层;合并膀胱癌者行电切术,有膀胱颈梗阻者行膀胱颈电切术。本组有1例合并膀胱癌,术后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20mg加生理盐水60ml经尿道膀胱灌注,每周一次,6次后改为每月一次,3月后复查膀胱镜。3例呈慢性炎症型者,采用全身抗感染治疗2周,并同时行膀胱内灌注治疗,药物采用菌必治2g+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40ml混匀收入注射器,经导尿管注入膀胱,排尽尿液后灌药即拔出导尿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1h,1次/d,共1周。

  2 结果

  本组20例病人均获随访,定期作膀胱镜检查,随访最长时间为2年,其中17例完全治愈,1例并发膀胱癌者,9个月复发,再次行电切治疗。1例1年后恶变为膀胱腺癌。

  3 讨 论

  3.1 病因与病理:腺性膀胱炎为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现普遍认为在慢性刺激因素作用下,膀胱粘膜为达到自身保护的目的,移行上皮组织转化为腺上皮组织,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的发生,常见的慢性刺激因素包括泌尿系感染、结石、梗阻性病变,物理刺激及化学致癌物等。好发部位为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

  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发展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尿路上皮增生凹入到粘膜固有层,形成Brunn氏芽或Brunn氏巢,从实性巢变为囊性或腺性结构即为囊性或腺性膀胱炎,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两个不同程度表现,Brunn氏巢是尿路上皮的异常增殖,不能误认为肿瘤,但临床资料及多数作者认为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关系密切,马文香亦认为腺性膀胱炎为一种癌前病变,应密切随访观察[1]。本组有1例恶变为膀胱腺癌,故亦认为腺性膀胱炎为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应高度重视。

  3.2 诊断: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活检,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三角区、膀胱颈部、尿道内口下方。其膀胱镜检查有以下三种主要表现形式:①乳头状瘤样水肿结构,此种表现易误诊为肿瘤,但除活检可以确诊外,其表现光滑,蒂宽而无血管长入,并不呈浸润性生长,亦可与膀胱肿瘤区分。②实性绒毛样增生,病变可融合在一起,也可分隔成灶性病变。③囊性改变,早期囊肿呈半透明状,内含清亮浆液,晚期囊肿变硬,成灰黄色,囊内充满黄色粘液或胶体物质。但临床上慢性炎症型和粘膜无显著改变型极为常见,因此有人主张将腺性膀胱炎分早期腺性膀胱炎,即慢性炎症型及粘膜无显著改变型,后期包括乳头瘤样型及滤泡水肿型[2]。

  3.3 治疗

  3.3.1 病因治疗:消除慢性刺激膀胱的因素,如结石、梗阻、物理或化学刺激因素,慢性炎症等,多数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继发性病理改变,要想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首先必须针对病因治疗,只有消除了慢性刺激因素。

  3.3.2 抗炎治疗:对于慢性炎症型及粘膜无显著改变的,即上文认为的早期腺性膀胱炎,宜采用对症抗炎治疗[3],但抗炎治疗时间要长,一般2周,本组6例,采用了此方法。为加强疗效,并采用尿道膀胱内药物灌注疗法,疗效满意。

  3.3.3 手术治疗:目前多数学者均认为经尿道电灼、电切等为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1~2周[4]。本组病例中,有17例亦采用了电切或电灼术,疗效满意。手术中电切或电灼的范围要广,电切深度一定要深达浅肌层,应与膀胱肿瘤电切时的深度和范围相同,这样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的机会。采用电灼术也一定要达到粘膜固有层,对于膀胱粘膜表面病变范围广泛、严重、症状明显或高度怀疑可能恶变者,应考虑行开放手术,但适应症一定要从严掌握。

  3.3.4 术后处理:术后一定要进行常规抗炎处理,时间最少1周以上。对于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化疗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这只属于尝试性治疗阶段,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腺性膀胱炎目前尽管认为属于一种癌前病变,但毕竟不同于癌变的病理改变,不存在异常的核酸合成和分裂相,与化疗药物及免疫制剂作用肿瘤机理不同,故术后无需行膀胱化疗药物灌注[5]。本组20例,有17例完全治愈,复发者多合并有其他病变,故认为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关系不大。作者认为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主要在于电切或电灼时要彻底,范围要广。术后无需膀胱灌注化疗药物。而对于合并已有癌变者,则可按膀胱癌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马文香.尿路上皮性肿瘤病理[M].见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39.

  [2]陈志强,马胜利,吴天鹏,等.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60-62.

  [3]陈志根,吕敏,史时芬,等.腺性膀胱炎诊断与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96-97.

  [4]赵国防,胡毅,万小华,等.女性腺性膀胱炎26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20:402-403.

  [5]孙颖浩,颜克钧,王林辉,等.腺性膀胱炎[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550-55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