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息肉19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3-02 浏览次数:1113次
作者:张峰 作者单位: 233500 安徽蒙城,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尿管息肉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输尿管息肉19例临床资料及回访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是本病的唯一途径,可行输尿管径手术或开放手术。结论 本病不易诊断,但治疗效果明确。
【关键词】 输尿管息肉;手术治疗
输尿管息肉又称输尿管纤维息肉或上皮息肉,系输尿管原发性良性病变,临床少见,我科1992年2月~2004年11月共收治19例,现结合临床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其中1例为双侧输尿管息肉,男12例,女6例,年龄10~58岁,病程1个月~9年,右侧13例,左侧6例,9例主诉间歇性腹痛,6例为间歇性肉眼血尿,2例为镜下血尿,2例患者为腹部肿块就诊,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提示不同程度肾积水。静脉尿路造影示患肾轻到重度积水。1例患肾不显影,3例术前诊断为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13例行输尿管逆行造影有10例提示充盈缺损;2例儿童患者行CT检查示输尿管腔内软组织密度影;6例并发肾或输尿管结石。术前检查总肾功能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多可见该段输尿管管径增粗,管腔内扪及肿物,切开可见息肉。病变段以上输尿管积水。5例为单发,行电灼术,多发者累及输尿管段最长约6cm,行病变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或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并发结石同时去除结石,术中均置内支架引流。
1.3 结果 本组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息肉表层为正常移行上皮,术后3~6周拔除支架管。术后随访12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静脉尿路造影示肾积水程度明显改善。
2 讨论
输尿管息肉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占输尿管肿瘤1%,病因不明,可能与炎症挫伤的慢性刺激、致癌物及内分泌失调有关,无明显家族倾向。本病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歇性腹痛和(或)肉眼或镜下血尿,患儿有以腹部肿块就诊(肾积水),有以继发肾或输尿管结石就诊者,本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均无特异性,易误诊,本组均行B超检查,仅能提示不同程度肾积水。IVU典型表现为输尿管内境界清楚,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电镜下动态观察为蚯蚓蠕动症,但本组均行IVU检查,仅2例提示不规则充盈缺损。而13例患者行逆行造影有10例提示充盈缺损,提示逆行造影可能更有助于本病诊断。本组有2例儿童患者行CT检查示输尿管腔内软组织密度影,CT值43HU,手术前得到确诊。近年来随着输尿管镜广泛应用,有学者认为输尿管镜检查是诊断输尿管充盈缺损的金标准。
本病主要需与输尿管癌、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结石等鉴别,尤难区分良恶性,术前要常规行脱落细胞学检查,X线检查输尿管癌表现为界线不清,形状不规则,狭窄,有学者主张应用腔道器械活检以达到术前确诊。术病多发者常见,本组病例多发者占73.8%,与文献相符。本病可并发梗阻上部的结石,术前更不易确诊。往往满足于对结石诊断。本组1例输尿管较小结石约0.3cm×0.4cm大小,长期排石及碎石治疗,致患肾重度积水,教训深刻。
本病均需行手术治疗,目的是解除梗阻,近年来输尿管镜下电切或电灼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但基层医院限于条件可能难以开展,尤其对于多发及病变段较长患者,同时本病术前难以确诊,电切镜手术相对局限。息肉段输尿管切除是治疗本病的良好办法。可采用端―端吻合、肾盂成形,输尿管膀胱吻合重建输尿管连续性,如病变段较长可采用肠代输尿管术。本组患者术中均常规行冰冻切片以确保手术效果,术中均常规置内支架以减少输尿管狭窄的发生。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无息肉复发及恶变者,X线检查随访示肾积水程度均得到改善。提示本病只要切除彻底,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