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电灼术联合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女性慢性膀胱炎46例
发表时间:2010-09-13 浏览次数:405次
作者:张继来, 张正龙, 陈 明, 陈 斌, 程 伟 作者单位:(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湖北 丹江口 442700)
【关键词】 慢性膀胱炎;电切;羟基喜树碱
女性慢性膀胱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易复发,我院自2006年7月-2009年5月共治疗反复发作的女性慢性膀胱炎4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女性患者,年龄26~71岁,平均41岁,病程1~8年,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15例,下腹部不适14例,膀胱刺激症状伴血尿15例(其中肉眼血尿6例,镜下血尿9例),排尿困难2例。实验室检查正常16例,尿常规白细胞+~+++27例,红细胞+~+++15例。尿培养阴性24例,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22例。
全部患者均行B超、尿路平片(KUB)加静脉肾盂造影(IVP)、膀胱镜检查并活检,B超检查示正常10例,膀胱三角区粗糙增厚隆起伴回声增强36例,提示腺性膀胱炎12例,膀胱残余尿2例,残余尿量约30~50 mL。KUB加IVP未发现肾积水及肾结核表现,膀胱无缩小和挛缩。膀胱镜检查示位于膀胱三角区、近膀胱颈部,充血样慢性炎症表现23例,滤泡或绒毛样改变15例,小水泡样3例,三角区不规则形黏膜苍白并呈飘雪征8例,膀胱颈抬高2例。取活检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28例,鳞状上皮化生8例,腺性膀胱炎合并鳞状上皮化生10例。
1.2 诊断与治疗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做出慢性膀胱炎诊断。46例患者皆行正规抗炎对症治疗一周,在复查尿常规正常情况下,择期在连硬外麻下采用电切镜(德国Storz公司)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电灼术,术中所用冲洗液为5%葡萄糖,电切功率为80~120 W,电凝功率40~80 W,电切电灼膀胱三角区病变黏膜,电灼范围超过病变区1 cm,使病变黏膜消失。电灼双侧输尿管开口区域时,注意保护双侧开口,观察双侧开口喷尿情况,对2例并膀胱颈抬高,排尿不畅患者同时行膀胱颈电切术。术后留置导尿管1~3 d,术后继续行抗炎等对症治疗,46例患者都于术后一周开始行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哈尔滨三联药业)治疗,每周一次,每次20 mg溶于30 mL生理盐水,共8次,每周复查尿常规,3月后复查膀胱镜。
1.3 疗效判断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正常,尿道膀胱镜加活检复查黏膜正常。好转:术后3个月后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减轻,尿常规正常,尿道膀胱镜检黏膜无明显异常,但活检仍有慢性炎症表现。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剧,尿常规异常,膀胱镜及活检发现仍有膀胱炎病变。复发:术后3个月镜检加活检无异常,但6个月后复查出现膀胱炎者。
2 结果
46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治愈33例(71.7%),好转9例(19.6%),无效1例(2.2%),复发3例(6.5%),总有效率为91.3%,复发患者再次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电灼术并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后痊愈。
3 讨论
受女性生理和局部解剖特点影响,女性较男性更易患尿路感染疾病,女性膀胱炎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高,致病菌多为正常肠道细菌[1]。由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受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急性膀胱炎患者多未行正规检查治疗,治疗不彻底极易转化成为慢性膀胱炎,慢性膀胱炎易复发、难治,造成患者痛苦。
反复发作的膀胱炎患者膀胱镜检往往发现有膀胱上皮化增生,有学者认为这与膀胱慢性炎症刺激、尿路梗阻有关[2],如大肠埃希氏杆菌慢性感染[3]。亦有学者认为是尿路上皮的正常变异,无临床意义。周兴等[4]研究表明,ras基因在慢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中的表达一致,ras基因高表达的慢性膀胱炎者发生膀胱腺癌的危险性更高,提示在慢性膀胱炎的形成和癌变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同的基因调控机制,慢性膀胱炎是膀胱腺癌的癌前病变,故主张积极治疗。
慢性膀胱炎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单纯抗生素治疗及硝酸银弱蛋白银膀胱灌注疗效不确切。开放手术治疗方法有膀胱黏膜剥离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和膀胱全切术,疗效确切,但因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已基本弃用。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为经尿道病变黏膜电切术、电灼术、电汽化术[5],其疗效与开放手术基本相似,但创伤小、恢复快、手术风险小,然而单一的手术治疗并不能阻止其复发。
喜树碱是一种从珙桐科植物喜树中提取的活性生物碱成分,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癌药物,能够选择性抑制细胞DNA拓扑异构酶I,造成DNA链的断裂损伤,从而抑制DNA复制及转录,干扰细胞分裂周期以及使染色体DNA产生断裂降解等多种效应,研究发现[6]喜树碱可有效抑制膀胱黏膜增生病变组织,对膀胱癌细胞有显著杀伤和抑制生长作用,提示喜树碱对慢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复发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组女性慢性膀胱炎患者尿培养阳性者皆为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膀胱镜检见病变多位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以黏膜上皮化生增生常见。治疗上首先控制感染,然后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或电灼术清除病变黏膜,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并定期复查,随访显示综合治疗效果良好,故认为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或电灼术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是治疗女性慢性膀胱炎的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53.
[2]陈志强,马胜利,吴天鹏,等.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60-62.
[3]易 憬,熊 飞,苏良平,等.大鼠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学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7(4):547-549.
[4]周 兴,刘春晓,梅 骅,等.RasP21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的生物学转归[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18(12):727-728.
[5]张志根,史 敏,史时芳,等.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附150例子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2):96-98.
[6]葛 宏,葛长龙,李忠善,等.5种灌注药物预防膀胱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