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前列腺疾病多期相CT扫描的诊断意义

发表时间:2010-06-28  浏览次数:398次

  作者:陈云清,黎 喜 作者单位: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 1.泌尿外科;2.CT室,广东信宜 525300

  【摘要】 目的 了解前列腺疾病多期相螺旋CT扫描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平扫、动脉期(30s)、静脉期(65s)、实质期(95s)、延迟期(180s)对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6例前列腺增生、6例前列腺癌及4例无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多期相扫描,分析动态扫描CT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腺增生平扫CT值(35.7±3.5)HU,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50.7±10.4)HU,静脉期CT值(67.2±12.3)HU,实质期CT值(70.1±7.0)HU,延迟期CT值(68.8±8.2)HU,动态曲线呈缓升平台型;前列腺癌平扫CT值(29.8±5.4)HU,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53.4±11.4)HU,静脉期CT值(51.2±7.8)HU,实质期CT值(52.6±7.2)HU,延迟期CT值(48.4±4.8)HU,动态曲线呈速升缓降型;正常前列腺平扫CT值(38.5±1.3)HU,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39.5±6.2)HU,静脉期CT值(55.5±2.1)HU,实质期CT值(57.0±6.3)HU,延迟期CT值(56.0±5.7)HU,动态曲线也呈缓升平台型,但强化程度较前列腺增生明显低。结论 多期相动态扫描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多层螺旋扫描;前列腺

  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在我国占男性泌尿系统疾病的首位,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常规CT诊断BPH主要根据前列腺大小及形态学改变,但BPH与前列腺癌等其它病变在形态学上存在重叠,鉴别诊断存在困难。多排CT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等优势,本文利用多排CT对前列腺增生等病变行多期相动态扫描,了解其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BPH患者16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59.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尿频、尿急、尿流变细、排尿困难、尿程延长、尿潴留、无痛性血尿等;实验室检查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正常或不同程度增高。前列腺癌6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5.6岁;临床表现有排尿困难、会阴部疼痛、发热、消瘦、全身骨痛等;实验室检查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均不同程度增高。无前列腺疾病患者4例,年龄36~61岁,平均年龄50.3岁,无明显列腺疾病症状,主要因其它疾病来作CT检查。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前半小时口服3%甘露醇液500~800 mL,检查前用生理盐水200 mL作保留灌肠。使用PHILIPS公司Briliance16排CT机,层厚16×1.75 mm,螺距0.75,先平扫,然后以3.5 mL/s速度从肘静脉注射优维显75 mL,于动脉期(30 s)、静脉期(65 s)、实质期(95 s)、延迟期(180 s)对所有患者进行多期相动态扫。前列腺增生或正常病例测量前列腺中央带CT值,前列腺癌组测量病灶CT值,然后统计各期CT值,用均数表示,并描绘时间密度曲线。

  2 结果

  2.1 前列腺增生多期相动态扫描变化

  平扫CT值范围29~39 HU,平均为(35.7±3.5)HU;动脉期(30 s)CT值范围34~71 HU,平均为(50.7±10.4)HU;静脉期(65 s)CT值范围49~87HU,平均为(67.2±12.3)HU,其中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10例;实质期(95 s)CT值范围57~80 HU,平均为(70.1±7.0)HU,呈均匀强化或基本均匀强化;延迟期(180 s)CT值范围为55~79 HU,平均为(68.8±8.2)HU,呈均匀强化。

  2.2 前列腺癌多期相动态扫描变化

  平扫CT值范围24~36 HU,平均为(29.8±5.4)HU;动脉期(35 s)CT值范围42~72 HU,平均为(53.4±11.4)HU;静脉期(65 s)CT值范围46~65 HU,平均为(51.2±7.8)HU;实质期(95 s)CT值范围43~66 HU,平均为(52.6±7.2)HU;延迟期(180 s)CT值范围为44~55 HU,平均为(48.4±4.8)HU。以上各期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

  2.3 正常前列腺多期相动态扫描变化

  平扫CT值范围37~40 HU,平均为(38.5±1.3)HU;动脉期(35 s)CT值范围33~47 HU,平均为(39.5±6.2)HU;静脉期(65 s)CT值范围53~58 HU,平均为(55.5±2.1)HU;实质期(95 s)CT值范围49~63 HU,平均为(57.0±6.3)HU;延迟期(180 s)CT值范围为47~62 HU,平均为(56.0±5.7)HU。

  2.4 动态扫描时间密度曲线

  前列腺增生呈缓升平台型;前列腺癌呈速升缓降型;正常前列腺曲线形态与前列腺增生相似,也呈缓升平台型,但强化程度较前列腺增生明显低。详见图1。

  图1 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多期相扫描的时间密度曲线图

  3 讨论

  前列腺疾病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有经直肠超声穿刺活检、直肠内线圈MRI、CT、PET/CT等。直肠超声穿刺活检是目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方法,但假阴性率高达30%~40%[1],并且属有创性检查,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并有造成出血或继发感染的风险。MRI联合直肠内线圈可提供最高软组织分辨率的前列腺图像,通常前列腺癌在T2加权为表现为低信号区域,如果癌灶在T2像不呈低信号,或癌灶位于中央区,MRI将探测不到肿瘤。MRI对外周带中的低信号需具敏感性,但对癌灶的特异性不高,如较大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伴钙化、瘢痕、结核等良性病变T2加权也呈低信号,与癌灶造成混淆[12]。PET/CT对癌灶检出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也不高,并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应用。常规CT由于软组织分辨率不足,只能靠测量前列腺大小径线及形态学改变来判断前列腺疾病,敏感性低。

  有学者提出动态CT扫描对前列腺增生诊断及及鉴别诊断意义[3],但使用设备多为单排CT,未能获得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强化峰值的数据及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常规CT由于扫描速度慢及覆盖范围窄的限制难以得到准确的多期相图像,限制了它的应用。近年,随着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排螺旋CT,多排CT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Z轴分辩率高等特点,能获得大范围及准确期相的高分辩率CT图像,与常规CT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利用多排CT对一组病例(16例前列腺增生,6例前列腺癌,4例正常前列腺)进行多期相扫描,结果显示:前列腺增生强化方式呈缓慢上升,并且呈明显强化,强化峰值CT值最高达95HU,强化峰值在静脉期(6例)及实质期(10例),并且强化持续时间长,延时至180 s仍呈较明显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缓升平台型,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强化区域由不均匀逐渐变为均匀强化,这是由前列腺主要由腺体及肌纤维组成,增生的前列腺中两种成分不同所至[45]。前列腺癌强化方式呈速升缓降型,强化峰值平均为58HU,较前列腺增生明显低,而峰值时间大多在动脉期35 s,静脉期后CT值开始缓慢下降,与前列腺增生的强化方式及程度均明显不同。倪新初等[5]认为前列腺癌微血管丰富,微血管系统通透性高,新生毛细血管基底膜不完整,使对比剂进入肿瘤组织快且多。前列腺癌侵犯中央腺体的强化表现与外侧癌灶一致,从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开来。但由于本组前列腺癌病例数较少,上述动态扫描特征还缺乏代表性,有待更多病例进一步总结。正常前列腺中央带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与前列腺增生相似,呈缓升平台型,但强化程度较前列腺增生明显低,这是因为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基质较外周带致密,并且较外周带有更多的平滑肌,含水量较外周带少所致。

  【参考文献】

  [1] 王慕文,金讯波,赵勇,等.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28(1):5356.

  [2] 任静,宦怡,赵海涛,等.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SIT曲线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9):11111113.

  [3] 顾红梅,李敏,包雪平.良性前列腺增生的CT灌注成像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1):5960.

  [4] 周良平,王霄英,丁建平,等.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RS成像代谢特征并与病理对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5053.

  [5] 倪新初,沈钧康,陆之安,等.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MR动态增强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545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