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腺性膀胱炎的诊治体会(附30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6-20  浏览次数:807次

作者:张瑞 赵增喜 高英洲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河北 宣化 075100   【摘要】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0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0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的治疗方法,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5年3个月,均达到治愈标准,无复发。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经尿道电切术;膀胱腔内灌注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样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下腹部隐痛,大部分呈膀胱占位性改变,临床上易与膀胱肿瘤相混淆。我院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3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6例,女24例,年龄25~84岁,平均59岁,病程2个月~8年。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其中13例伴有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间歇性肉眼血尿,伴有膀胱结石2例,前列腺增生2例,伴有排尿困难4例,显微镜下WBC2~10个/HP 20例, B超表现为结节性粘膜增厚及乳头状增生24例,局部粘膜增厚3例,膀胱粘膜未见异常3例。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部及侧壁18例,三角区及输尿管口附近9例,前壁3例。表现为:滤泡样水肿型16例,乳头状瘤样型8例,慢性炎症型5例,粘膜无显著改变型1例,均经活检确诊为腺性膀胱炎。    1.2  治疗方法  本组30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治疗。深度控制在粘膜下层至浅肌层,范围包括周围2cm正常黏膜,边缘及基底部电灼。输尿管口附近病变,先插入双J管后再行电切,避免电灼。术后均留置三腔导尿管3~5d,尿色清后拔除,术后静点抗生素。术后一周开始用丝裂霉素40mg加生理盐水50mL膀胱腔内灌注,开始每周1次,8次后改为每月1次,共16次,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手术一年后每6个月复查膀胱镜一次,二年后每年复查膀胱镜一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膀胱镜复查黏膜正常,随机活检报告正常者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但偶有间歇性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见红、白血球,膀胱镜复查黏膜正常或尚有散在片状小病灶者为好转;症状无改善或改善后症状又复发,膀胱镜下仍见病灶,活检证实者为无效[1]。    2  结果  本组30例,随访8个月~5年3个月,平均35年,随访内容包括尿常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膀胱镜加活检等,均达到治愈标准(30/30),无复发及发生癌变病例。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1887年首次被Vonlim beck所描述。该病好发于女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下腹及会阴痛、排尿困难及镜下血尿[2]。文献报道[3]与长期细菌感染、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原发病有关。绝大部分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部,多数学者认为: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是尿液流体动力的着力点,因无粘膜下层,位置固定,缺乏其它部位舒缩的随意性;此部位常为膀胱炎症、尿道逆行感染的高发区[3]。组织学上可见腺样结构向粘膜下生长,粘膜与粘膜下严重水肿。本组病例中,其中27例(占90%)位于膀胱颈部、侧壁、三角区,22例(占733%)均有经久不愈的慢性膀胱炎或慢性前列腺炎病史,提示本病发生与长期慢性感染有关。膀胱镜检查并活检为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金指标”[4]。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较多,有膀胱粘膜剥脱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各种药物膀胱腔内灌注、放射治疗、激光疗法等。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尿道电切术为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腺性膀胱炎为顽固性疾病,病变深达膀胱固有膜下层,因此在电切过程中,应根据病变类型、病变累及的深度和范围,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范围应包括全部病变粘膜及周边的2cm正常粘膜,深度要达到固有膜下层至浅肌层,创缘及基底部进行电灼,进一步处理残余病变,同时可以止血。术后一周开始膀胱腔内灌注,我们采用丝裂霉素40mg加盐水50mL,可更有效地防止腺性膀胱炎的复发和发展为腺癌的可能。因丝裂霉素是一种由放线菌族中分离出来的抗癌抗生素,可使DNA解聚,同时可阻断DNA复制,高浓度时对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有抑制作用,其分子量大,不易被膀胱粘膜吸收,毒副作用低,我们虽增加了药物浓度,但患者耐受性好,仅在灌药后1~2d出现尿频等刺激症状,无其它并发症发生。腺性膀胱炎虽是一种增生性非肿瘤性病变,但对于广泛的膀胱内病变累及三角区、膀胱颈以及双侧输尿管口,且症状十分严重者,或已发现局部发生腺癌者,应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5]。资料报道腺性膀胱炎发生癌变的几率显著高于膀胱非特异性炎症,Pantuck等检测了单克隆抗体mAbDasl在腺性膀胱炎及膀胱腺癌中的表达,也证实了腺性膀胱炎为膀胱腺癌的癌前病变[6]。所以对于局限性瘤样外观,广基且质地较硬者,或病变广泛伴有糜烂出血者,须考虑腺癌的存在或局部恶变的可能,应在病变明显处和多部位活检。Mast认为腺性膀胱炎转变为腺癌需2~4年,本组病例最长随访5年3个月,未发现发生癌变者。定期膀胱镜检查是十分必要的监视手段,有助于发现病变的进展及对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学监测[7]。总之,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严密随访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黄瑞旭.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5(15):15881589

2 周文龙,孙海康,吴瑜璇,等.腺性膀胱炎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疗效分析(附65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7(25):456458

3 王固新,姜海洋,夏利萍,等.经尿道电切加膀胱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6,3(11):9698

4 章祖招,刘世雄,鲍小招,等.经尿道电切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15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16(3):203204

5 李黔,刘旭晨,邵晨,等.腺性膀胱炎经尿道汽化电切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与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疗效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5,2(11):188189

6 石涛,杨为民,郭永连,等.腺性膀胱炎39例诊疗体会[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8(13):508509

7 马彬,张涛,崔曙,等.腺性膀胱炎的治疗(附33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5,10(1):404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