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
发表时间:2009-07-02 浏览次数:715次
作者:肖磊,康维君,王基作者单位:(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摘要】 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37例,具有充分切除瘢痕组织、有效预防术后局部感染、术后避免扩张尿道疗效,同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关键词】 尿道狭窄;手术 我院自1979~2005年用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3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男性患者37例;年龄18~64岁,平均38.4岁。本组均经临床检查及膀胱、尿道造影确诊为外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早期治疗失败所致膜部尿道狭窄,狭窄或闭锁段尿道长度为2.5~3.8cm。按金锡御等[1]分类标准,单纯性后尿道狭窄7例,复杂性后尿道狭窄30例。接受2次以上腔内手术3例,1例并有阳瘘。
2 手术方法 取膀胱结石位,经会阴纵行切口,充分游离球部及部分前尿道,显露尿道狭窄处瘢痕,于狭窄或闭锁的盲端切断球部尿道。经下腹正中切口切开膀胱或扩大膀胱造瘘口进行探查。应用尿道钻孔器经会阴切口切除狭窄或闭锁段尿道瘢痕组织,建立长约2~4cm的新隧道,自膀胱引入与隧道口径相一致的双腔硅胶药囊导尿管,并将其膨大部置于后尿道。用尼龙线贯穿缝合球部尿道3、9点,在膀胱内尿管的两侧轻拉尼龙线使球部尿道套入隧道与尿管之间,不要求完全套入,以无张力为原则。尿道断端之间的间隙控制在1.0cm之内,保持两尼龙牵引线的张力,在膀胱内汇合后引出体外,固定于上腹正中腹壁。将球部尿道与尿生殖膈缝合固定,放置膀胱造瘘管,关闭切口。术后3天开始进行尿道内药物滴注,维持6~8周。
3 结果 本组随访3个月~1年11例,1~5年9例,5~10年6例,10年以上者11例。根据疗效标准[2]:优33例,良4例;术前1例阳萎者,术后无恢复,其余术后性功能均正常,37例均无尿失禁。
讨论 改良尿道拖入术使用钻孔器钻孔,按设定口径一次完成狭窄尿道及瘢痕组织的切除,使再通段尿道床内壁光滑柔软,利于尿道黏膜的覆盖生长,从根本上解决了其他方法无法彻底切除瘢痕组织的问题。同时操作简单,断端之间稍存间隙(<1cm),既可增加尿道的有效长度(1~2cm),避免瓣膜样梗阻、射精障碍及痛性勃起等并发症的发生,又使术后即使发生轻微尿道位移位不致影响疗效。改进后方法还将球部尿道与尿生殖膈缝合固定,克服了尿道对位仅靠牵引力来维持的缺陷。所使用的双腔硅胶药囊支架尿管口径不一,置于后尿道内的药囊口径在成人达到30F,大大增强了支撑作用,保证拖入的前尿道与隧道内壁紧密接触,利于黏膜再生。尿管的前尿道部分仅为F8,利于分泌物的引流,加上经药囊管的尿道冲洗及药物灌注,可有效避免术后尿道内感染。 阳萎和尿失禁是后尿道狭窄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我们体会,在术后早期,即使健全的外括约肌也难以对新套入的尿道发挥作用,此时尿控主要依赖内约肌,但随着功能训练,无明显损伤的外括约肌可以逐渐恢复其生理功能。本组资料表明,使用钻孔器钻孔只要对位准确,1cm的口径(成人)不会对海绵体血管神经束及外括约肌造成损伤,确切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金锡御,郭乃勉.尿道狭窄.见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17-920.
[2]周家驹.尿道钻孔器用于外伤性后尿道狭窄与闭锁修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6,7(3):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