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外科学》

自拟祛湿降压方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0  浏览次数:1204次

作者                单位

田爱萍   甘肃天水市中医医院内科

王抗战   甘肃天水市中医医院内科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3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19~65岁,平均53.3±5.1岁;病程1~12年,平均5.2±2.3年;平均证候积分8.569±2.459;1级高血压43例,2级高血压25例;低度危险33例,中度危险24例,高度危险11例。对照组68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19~65岁,平均52.7±4.8岁;病程1~13年,平均5.5±2.6年;平均证候积分8.275±2.515;1级高血压40例,2级高血压28例;低度危险36例,中度危险23例,高度危险9例。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辨证要点:主症为头重眩晕、脘闷泛恶、心烦不眠、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脉弦而滑。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两组均以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mg/片,5mg/次,2次/日,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自拟祛湿降压方治疗,药物组成:石菖蒲12g,钩藤12g,白蒺藜15g,滁菊花9g,法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竹茹12g,黄连5g,川牛膝9g,地龙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28天。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临床症状:眩晕、头重、心烦、脘闷。症状的轻重以计分的方法表示:按症状的显著或持续出现、症状时轻时重或间断出现、症状轻或偶尔出现、无症状出现,分别计3、2、1、0分,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记录3次。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计算中医证候积分[1]。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血压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20mmHg,但未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治疗组68例,显效4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2%;对照组68例,显效44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6.8%。两组显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68例,显效47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对照组68例,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0.6%。两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对眩晕、心烦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头重、脘闷等症状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的比较(略)

两组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中治疗前未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者,6例有不同程度的干咳症状,治疗3~7天后症状改善或消失,2例干咳症状明显者停止服用。

讨 论

我国为高血压病的高发区,其最大的危害是能导致患者心脑血管、肾脏等器官的一系列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因此,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其证型有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重、阴阳两虚等不同证型,其中以痰湿壅盛型较为常见。本临床观察治疗组所用自拟祛湿降压方中以石菖蒲清心利窍、化痰和胃;配以钩藤、白嫉藜平肝潜阳降压,滁菊花养肝散风清上;佐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茯苓健脾渗湿;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黄连清热燥湿,竹茹止呕,共奏清热降逆止呕;加以怀牛膝补肝肾兼引血下行;地龙清热熄风通络;以甘草调药和中。全方共奏健脾祛湿化痰之功,使脾得以运化,痰湿得以祛除,眩晕、头痛、头重、胸闷等症得以消失。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3],化痰药具有抗凝、降血脂的作用;活血药具有改善血液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等作用。所以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自拟祛湿降压方并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对各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应做更长疗程的观察和比较,以了解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优势和特点。

【参考文献】

1 余振球,马长生,赵连友,等.实用高血压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2.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4-77.

3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39,877-87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