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开胸患者心律失常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24  浏览次数:1151次

开胸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大,对心、肺功能干扰极为明显,因此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同时需要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多为肿瘤患者,具有年龄偏大且常合并有心肺疾患,则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选择2008年~2011年开胸患者,其中术后7 d 有72例患者发生了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7.69%,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发生心律失常患者72例,男51例,女21 例,年龄19~76岁,年龄≥60岁者57例。术前心电图异常18例,占25.8%,低氧血症15例,占20.83%。肺癌根治术24例,食管癌根治术13例,贲门癌根治术7例,胸外伤开胸探查术5例,自发性气胸剖胸探查术6例,纵隔肿瘤切除术5例,胸腹联合伤开胸及腹腔探查术12例。

1.2 方法:将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7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年龄、性别、术前ECG是否正常、血氧饱和度等因素与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详见表1。

2 结果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本组257例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72例,发生率为27.69%。其中男51例(70.83%),女21例(29.17%);年龄≥60岁者57例(79.17%),<60岁者15例(20.83%),术前心电图正常者18例(25%),心电图异常者54例(75%),血氧饱和度≤0.96者为57例(79.17%),血氧饱和度>0.96者为15例(20.83%)。因此认为开胸术后伴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老年、男性、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血氧饱和度低密切相关。

3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可得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7.69%,通过分析认为其发生与老年男性、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血氧饱和度低密切相关[2]。

3.1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3.1.1 心律失常发生的基础往往为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及心血管合并症:通过临床实践得知开胸术前检查心电图异常者,大多具有心肌本身的病变或心脏传导系统方面的异常,然而开胸手术的实施可直接引发患者肺通气功能的降低以及缺氧等病理情况的发生,而这些情况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其中又以心肌缺血为主要心电图表现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高。

3.1.2 缺氧:患者施行开胸手术时,由于手术往往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同时术后患者往往存在有伤口的疼痛使得患者不敢有咳嗽、咯痰等动作,从而导致痰液滞留并阻塞于呼吸道,造成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的降低进而导致缺氧的发生;开胸患者术后如果合并有大量胸腔积液、肺不张、肺部感染等情况时均可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心肌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可诱发术后心律失常。

3.1.3 年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年龄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否密切相关。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长往往其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因此,医师开胸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心电图的变化,24 h动态监测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定时进行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的检测,同时给予患者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以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一旦发现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应根据心电监护及心电图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查明原因,并进行及时的处理。

3.1.4 性别:通过观察术后男性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的比率要大于女性患者,考虑可能与男性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3.2 护理措施

3.2.1 术前准备: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在术前2周应鼓励其通过登楼、深呼吸及咳嗽锻炼来增强心肺功能;心功能不全和异常的患者,应使用强心剂、利尿剂、心肌保护及心肌营养等药物进行控制病情。

3.2.2 术中预防:术中积极与麻醉师沟通以确保麻醉平稳、供氧充分并且减少低血压的持续时间;同时手术医师应做到术中操作要精细轻柔,尽可能减轻对心脏以及肺门的过分牵拉或挤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于手术结束前应吸尽患者呼吸道内的痰液,减轻肺通气不足及缺氧的发生。

3.2.3 术后预防和处理:术后应做到给予患者充足的吸氧治疗,对于心肌缺血及全肺切除者要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3~5 d,并且尽早床上或下床活动。连续进行动态心电监护,若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如窦速、快速房颤、室上速时,可予阿替洛尔含服或西地兰、胺碘酮等药物静脉推注;频发室早时,可予利多卡因静脉推注。

4 参考文献

[1] 张为迪,李道堂,于金明.普胸外科手术并发症[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2] 胡殿宇,杨再珍,冯光强,等.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4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2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