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0  浏览次数:1209次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属于临床严重骨损伤之一,临床治疗以纠正患者脊椎畸形、解除脊髓压迫和恢复脊柱稳定性为主要目的。对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7例,女4例,年龄 23~58岁,平均(41.26±4.13)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X线、CT 及MRI检查确诊受伤节段、椎体高度、椎管占位并进行运动功能Frankel分级[1]。受伤节段:T11 3例,T12 5例,L1 8例,L2 5例;椎体高度丢失:25%~50% 6例,50%~75% 15例;椎管压迫: 25%~50% 15例,>50% 6例;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型4例,C 型5例,D型12例;手术距伤后时间:24 h 6例,48 h 8例,72~120 h 7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21例患者术前均给予感染预防、脱水和胃黏膜保护、术前备血。患者伤后8 h内给予甲基氢化泼尼松冲击疗法治疗,首剂用药按患者体重进行,用药剂量按照30 mg/kg体重计算,静脉滴注时间以15 min为宜。首剂滴注完毕后间隔45 min,按5.4 mg/(kg·h)持续静脉滴注,维持23 h[2]。

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入路。其中15例椎管占位25%~50%的患者给予后路椎管减压,切口以受伤的椎体为中心,逐层切开充分暴露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横突, C型臂X线机监控下使用GSS钉棒系统行后路撑开复位,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术;6例椎体爆裂骨折致前中柱不稳定,椎管压迫大于50%的患者行左侧胸腹膜入路,将伤椎中后 1/2~2/3骨质、突人椎管内的骨块及上下椎间盘切除,达上下椎之终板,后达后纵韧带,彻底解除来自脊髓前方的压迫使其充分减压。将受压椎体复位撑开至正常高度后行椎管彻底减压,椎间自体髂骨钛笼植骨,使用Z-Plate钉板系统内固定,留置负压引流。

术后行抗感染治疗3~7 d,应用激素及脱水剂2~5 d,防止神经组织水肿及再灌注损伤,辅以神经营养及高压氧治疗,腹膜后手术禁食2 d,术后10~12 d拆线,佩戴支具下床活动在护理人员及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胸腰骶支具固定时间为 12~16周。

2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21例患者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良好,见表1,未出现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不良情况。

3 讨论

手术入路的选择则需要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和椎管狭窄程度确定。后柱损伤造成脊髓的后方受压;脊柱骨折脱位导致小关节突交锁;前柱的屈曲压缩致脊柱不稳定均是后路手术适应证[3]。本组15例椎管占位25%~50%的患者行后路GSS钉棒系统内固定,全椎板切除减压,必要时采用切除一侧椎弓根侧方减压去除明显突入椎管内骨块,彻底解除脊髓压迫,并行横突间植骨融合。后路手术解剖较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操作较容易,可同时处理后方结构损伤及嵌入椎管内的骨块。但由于经后路椎弓根复位后椎体内残留缺损,缺乏充分的前柱支撑,故后路手术存在后期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的问题[4]。胸腰段椎体爆裂性或粉碎性骨折,多选择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部分累及三柱的严重骨折能够充分减压和重建三柱稳定。前路手术同时也存在相对较为复杂,创伤较大,涉及胸腹脏器,出血多及手术时间长,并发症相对较多等缺点。

4 参考文献

[1] 刘尚礼.重视胸腰段骨折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5.

[2] 关 骅.关注胸腰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9):705.

[3] 董有海,姜海莹,程根祥,等.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6):401.

[4] 李忠海,马 辉,陈家瑜,等.分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和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8):776.

[收稿日期:2013-04-22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