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
发表时间:2011-06-15 浏览次数:654次
王国君(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金坛 213200)
[摘 要] 目的:评价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70例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患者遵照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给氧,观察组36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的总有效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临床疗效较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胸外伤;无创机械通气;可行性;安全性
无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鼻罩或口鼻面罩实施的机械通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得到不断完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笔者在研究中通过对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0年4月收治的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患者7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中的相关标准[2]。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19~63岁,平均(33.4±2.5)岁;受伤到入院时间为20 min~18 h,平均(3.6±1.5)h。患者中交通伤38例,挤压伤5例,坠落伤9例,其他致伤18例。遵照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及时进行综合救治干预,纠正休克、保持循环稳定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而观察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即经面罩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参数设定:常用模式为S/T,吸气压(IPAP)2~16 cm H2O(1 cmH2O=0.098 kPa),呼气压(EPAP)2~6 cm H2O,最大IPAP时间(IPAPmax)3.0 s,呼吸频率(BPM):10~15次/min。I:E为10%~90%。应用过程中根据患者呼吸情况及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1.3 疗效标准:研究中以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其判定标准如下,显效:发绀消失、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氧合指数恢复正常时间≤3 d;有效:发绀消失、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氧合指数恢复正常时间≤7d ;无效:死亡或>7 d上述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笔者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研究中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的总有效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不良反应:对照组常规给氧仅1例发生口干,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口干及1例胃胀气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无需特殊处理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可见,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肺损伤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其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该疾病在严重胸外伤患者中较为常见[3]。本研究笔者借助收治的70例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无创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无创通气的模式以辅助通气为主,其中,BiPAP是最常用的模式。BiPAP的工作方式相当于有创通气中的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机通过感知管路内的压力或流量变化来进行触发,其参数调节简单,主要设定IPAP和EPAP。通常,无创呼吸机在BiPAP模式下提供压力控制通气(PCV)作为背景通气,当患者自主呼吸间隔时间超过设定值时,PCV即以预设的频率提供通气支持[4-5]。其相对于有创通气的优点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与机械通气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易于接受;上、停呼吸机调节余地大。而相对于有创通气的不足为:无法提供有效的气道管理,主要涉及气道分泌物引流和防止误吸两个问题;并且对危重患者不能确保通气支持水平[6]。本研究中无创机械通气与上述应用信息相符,并得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4.4%。治疗中出现了1例口干和1例胃胀气患者,口干比较常见,多数可以耐受,可通过间歇喝水而减轻。胃胀气主要因气道压力过高,超过患者食道下段括约肌张力或反复吞气引起,多见于患者神志不清或对呼吸机依从性不好时,佩戴面罩机械通气时张口引起胃胀气。此类患者早期可给予增强胃肠动力的药物,对于患者需较高压力支持或神志不清时应常规留置胃管引流胃内气体,如自动引流效果不佳应及时进行胃肠减压。研究中此2例不良反应患者因症状轻微均能够耐受,不影响治疗。
综合以上内容,笔者的结论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临床疗效较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仇 煜.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研究状况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3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03.
[3] 刘长文,秦宗和,王海燕,等.胸外伤致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时呼气末正压对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3):14.
[4] 朱光发.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1):15.
[5] Declaux C,L Her E,Alberti C,et al.Treatment of acute hypoxemicnonhypercapnic respiratory insuffiency with continuous positiveairway pressure by face mask[J].JAMA,2000,284(18):2352.
[6] 盛 斌,龙建平,熊卫民,等.无创通气治疗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