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抽吸胸液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09 浏览次数:869次
作者:岳庆祝 作者单位:052160 河北省藁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关键词】 抽吸胸液 结核性胸腔积液
本文采用每次抽净胸腔积液和传统抽胸液方法治疗单纯性结核性胸腔积液,进行疗效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0~2007年,新发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伴中量或大量胸腔积液患者70例,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18~66岁;大量积液36例,中等量积液34例;均无严重的合并症。随机分A、B 2组,A组36例,B组34例。
1.2 方法
1.2.1 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给予2HREZ/4HR治疗方案,每日用药量:异烟肼(H)0.3 g,利福平(R)0.45 g,乙胺丁醇(E)0.75 g,吡嗪酰胺(Z)1.5 g。
1.2.2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所有患者均使用波尼松10 mg,每日3次,胸液明显减少或消失,发热等中毒症状明显改善时逐渐减量,4~6周停药。
1.2.3 抽液方法:确诊当日给予上述抗结核治疗方案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并进行第1次抽液。A组:在超声引导下以30~50 ml/min速度抽液,至不能抽出液为止,每次抽液总量不受限制,尽量抽净积液。每天复查超声,发现积液深度超过2 cm,且积液可抽出时则抽液。B组:首次抽液不超过600 ml,以后每次抽液量≤1 000 ml,2组每周抽液2~3次。
1.2.4 观察项目:每次抽液过程中及抽液后观察有无引起胸膜反应、肺水肿和循环障碍,气胸、胸腔感染; 对每组患者均每日行超声检查,以确定胸液消退时间;观察结核中毒症状的明显改善时间,住院天数;治疗1个月后X线检查胸膜增厚及粘连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抽液并发症
胸膜反应2组各2例次,且均未出现复张后肺水肿、气胸、胸腔内感染。
2.2 治疗效果
A组退热时间、胸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过程中发生包裹性胸腔积液例数、治疗1个月时胸腔粘连、肥厚例数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略)注:与B组比较,P<0.01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于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腔中所引起的胸膜炎症[1],出现纤维蛋白或浆液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结核性胸腔积液。积液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及白细胞等,纤维蛋白沉积引起胸膜纤维化、胸膜粘连、胸膜增厚、包裹性积液。有学者提出结核性胸腔积液形成胸膜肥厚粘连与胸腔积液中的白细胞和蛋白质的升高有关[2]。因此,胸穿抽出积液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措施之一。抽液目的:(1)解除肺及心脏、血管受压,使肺迅速复张,肺功能免受损伤。(2)排除大量的结核杆菌代谢产物等外源性致热源及炎性细胞所释放的内源性致热源而缓解结核中毒症状。(3)抽出大量纤维蛋白,防止纤维蛋白沉积,减少包裹性积液,胸膜粘连、纤维化增厚的程度。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往往就诊时已经产生了中、大量胸腔积液,传统胸抽液治疗时,首次抽液一般不超过600 ml,以后每次抽液不超过1 000 ml。认为抽液过多易引起胸膜反应、肺水肿和循环障碍。有研究表明抽液并发症的发生与抽液量之间无明显关系,而与抽液速度密切相关,掌握好抽液速度就可以增加抽液量,同时减少抽液次数。本研究证明,每分钟抽液30~50 ml,每次抽净胸腔积液是安全的,无明显抽液并发症增加,同时早期尽量每次抽净积液可减少抽液次数,结核中毒症状消失快,住院时间短,可有效防止包裹性积液及胸膜粘连增厚形成。
因此,早期、缓慢、尽量抽净胸腔积液的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方法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敦熔主编.现代结核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70.
2 张凤英,王庆枫,胡范彬.结核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原因探讨.中国防痨杂志,1999,2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