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肺炎性假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06  浏览次数:880次

  作者:石小英,韦恺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病理教研室,广西百色;2.百色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广西百色

  【关键词】 肺炎性假瘤;病理诊断

  肺炎性假瘤是由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所致的肺内瘤样病变,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殊性,很容易与肺癌及其他肺部的良性肿瘤相混淆,误诊率较高[1]。本文对13例肺炎性假瘤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3例肺炎性假瘤为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003年6月~2008年6月手术病人,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9例,女4例,发病年龄16~57岁。影像学检查均示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有呼吸道症状者10例,低热者3例,胸痛者6例,痰中带血者3例。病程1个月至3年,多数超过半年。8例病人入院前均经过不规则的抗感染治疗或抗结核治疗。手术前5例临床诊断为肺炎性假瘤,3例怀疑肺结核球,5例诊断为肺癌。

  2.病理检查

  13例炎性假瘤分别发生于各个肺叶,其中右上肺叶5例,中叶2例,下叶3例;左肺3例均为上叶。包块直径1.5~5.0 cm,呈类圆形和不规则形;9例病变区与肺组织分界清楚,挤压周围肺组织形成假包膜,4例病变较弥漫,与肺组织分界不清。大部分病变质韧、实性,少数质软,有坏死区;2例病人病变区质地软韧不一,有脓腔形成。切面肿块呈灰色,间有黑褐或暗红色,部分混杂在一起,质地不均匀。光学显微镜下病变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相当复杂,不同病人和同一病人的不同区域变化很大。镜下可见部分肺泡结构消失,大量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增生,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有的区域液化坏死,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并散在组织细胞、泡沫细胞。病理分型[2]如下:假乳头状瘤型9例,纤维组织细胞瘤型2例,浆细胞肉芽肿型1例,假性淋巴瘤1例。

  3.临床治疗结果

  13例均行手术治疗(直接开胸手术8例,胸腔镜手术5例),其中行肺楔形切除5例,肺叶切除8例;手术过程顺利,均无并发症出现;13例随访均无再发。讨 论 肺炎性假瘤是肺实质内发生的非肿瘤性孤立性病灶,其影像学特点是:肺野内出现清晰、光滑、密度较高的均匀性团块状阴影,周边可呈不规则形,有的有分叶、毛刺,大多位于周围肺野,常有局限性胸膜增厚或粘连。其与肺内真性肿瘤、结核球等的影像学特点一般很难鉴别,且临床症状与肺癌相似,本组就有5例肺炎性假瘤术前考虑为肺部恶性肿瘤。

  肺炎性假瘤的本质为慢性增生性炎性病变,基本组织学表现为多种细胞组成的炎性肉芽肿,各型之间交互混杂并有过渡,随着病程的长短不同,其组成的细胞成分也不同,病程越长者越趋向纤维化。故本病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我们认为在进行病理诊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纤维组织细胞型: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皆呈良性形态,无花瓣状排列,可与纤维组织细胞肉瘤区别,诊断困难不大。②假性淋巴瘤型: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混合性细胞浸润,无分裂象,常有淋巴生发中心,应注意与恶性淋巴瘤区别。③浆细胞肉芽肿型:以成熟浆细胞为主,可见卢梭小体,有肉芽肿背景,可与浆细胞肉瘤区别。④假性乳头状瘤型:此型肺泡上皮可显著增生呈腺样结构,可出现一定的细胞学异型,极易与高分化腺癌混淆造成诊断困难。部分病例肺泡上皮增生和纤维母细胞增生活跃构成双向分化假象,有时与间皮瘤区别困难,可多做切片,若炎细胞浸润较多,看到增生上皮与肺泡过渡,则支持炎性假瘤。

  肺炎性假瘤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上与肺癌又不易鉴别,且由于肺炎性假瘤内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残留的肺泡上皮容易导致肺泡上皮增生而继发恶变,因而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对术前诊断困难者可在术前行肿块穿刺活检或术中行快速冰冻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手术切除方式,以免作不必要的扩大切除。表浅有包膜者可行假瘤剔除,但多主张行肺楔形切除,对于肿块大,位置较深者可行肺叶切除,一般不需做全肺切除,本组行肺楔形切除5例,肺叶切除8例。

  【参考文献】

  [1]薛 胜.肺炎性假瘤19例X线误诊分析[J].人民军医,1999,42(1):51.

  [2]李德芬,杨鸿春,董丽华.肺炎性假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1999,4(3):22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