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肺小细胞肺癌放疗并化疗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11 浏览次数:772次
作者:苏成兰,乐根明,黄素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0
【关键词】 肺小细胞肺癌; 放 疗; 中晚期
笔者在医院学习期间,收集了自1998年11月至2004年9月对86例中晚期肺小细肺癌(NSCLC)放疗前采用NP方案(NVB+CDDP)化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观察3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本组病例男64例,女22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岁,全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血、胸痛、气急、锁骨上肿块等症状,按UICC标准分期,ⅡB期22例,ⅢA期32例,ⅢB20例,Ⅳ期12例,细胞学诊断40例,病理学诊断46例,其中鳞癌73例(84.9%)、腺癌10例(11.6%)、大细胞肺癌3例(3.5%),评分均在70分以上,心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
1.2 治疗方法:放疗前给予两个周期的联合化疗(NP方案),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长春瑞滨40mg/次,静推,d1.8,顺铂40mg/次,静脉注射d1~d3,适当水化,28d为一个疗程,用药期间给予胃复安、恩丹西酮、维生素B6,地塞米松等静脉用药以减少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予利血生、升白胺等减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本组病例均能顺利完成化疗,第2疗程结束后休息2周左右接受放疗。
1.3 放疗方法:模拟机定位,照射部包括原发病灶,纵隔,同侧肺门淋巴结,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包括双侧锁骨上区,前后对穿照射,常规分割,每次DT1.8GY, DT达45GY后,缩野用斜野或侧野对原发病灶追加照射至DT70GY左右,放疗中应注意使各骨髓受量在45GY以下。放射治疗结束后休息2周,视病人体质状况及肿块退缩情况,再予2~4周期NP方案化疗。治疗中每周查血常规1次,治疗前后作肝肾功能、B超等检查。治疗前、中、后作胸正侧位片或胸部CT扫描等判断肿块退缩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放射治疗计划。
2 结果
本组病人均随随访3年以上,随访率达100%,其中1、2、3年生存率为50例(58%)、32例(37.2%)、18例(20.9%),各期生存率见表1。
表1 各临床分期的生存率(略)
毒副反应:在放化疗期间,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为食欲减退60.5(52/86),呕吐48.8(42/86),消化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1周内明显减轻,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18.6%(16/86),经服用升白药物后1~2周回升至正常,个别严重者,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5~150 mg静推3d后回升至正常,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受损,以上毒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未影响到放疗的顺利进行。
3 讨论
早期NSCLC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已为广大肿瘤科医师的公认,对中晚期病人则采用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1]。对于中晚期NSCLC进行单纯放射治疗,由于肿块大,乏氧细胞多,放射治疗敏感性差,癌细胞转移率高,往往疗效不满意,复发率高,生存率低而使治疗趋于失败。如采用放化疗结合,在放疗前采用2个疗程的NP方案化疗,可使肿块缩小,增加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消灭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病灶,减少远处转移的机会,减少复发率,提高了生存率。本组采用NP方案化疗加放疗(先大野后小野),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1%、37.2%、20.9%。文献报道单纯放射治疗其1、3年生存率为52.2%和10.0%[2]。因此NP方案加放疗这一治疗方案有望增加局部病灶控制,减少远处转移,并可提高远期生存率。而化疗药物毒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及可逆性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明显减轻,本组病人无1例因药物毒副反应而终止化疗。我们认为此法优于单纯放射化疗。对于中晚期NSCLC病人不适于手术或拒绝手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11-641.
[2] 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