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126例

发表时间:2012-07-24  浏览次数:650次

  作者:郑粤文  作者单位:深圳罗湖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降糖、抗凝、ACEI应用,治疗组加用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8%;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的药物,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6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61例进行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均为2000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患者。治疗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33~70岁,平均52岁,病程3~22年,平均11年;对照组61例,男30例,女31例,年龄22~70岁,平均51岁,病程3~23年,平均9.5年。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血脂、尿蛋白、肾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血糖、血脂、尿蛋白、肾功能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符合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符合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1]。入选病例为Ⅲ期、Ⅳ期患者。Ⅲ期:尿蛋白排泄率(UAER)连续3次测定在20~200μg/min之间或24h尿蛋白定量30~300mg/24h;Ⅳ期尿蛋白排泄率>200μg/min之间或24h尿蛋白定量>0.5g/24h。排除病例: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它疾病所致肾损害。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交阻型[2]。且近期无严重并发症(酮症、严重感染、结核病、脑血管意外)、心肺功能基本正常。

  2 治疗方法

  2.1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①口服糖适平或胰岛素控制血糖。②ACET应用,洛汀新10mg,日1次1口服。血压高者加钙离子拮抗剂,血脂高者加阿托伐汀10mg(TC+)或力平之0.2(TG↑),均日1次,睡前服。

  2.2 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糖水或生理盐水内静滴,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5个疗程。内服中药组方剂:太子参20g,丹参15g,党参20g,山药30g,生地15g,山茱萸10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0g,生大黄(后下)6g,益母草15g。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依据临床症状及FBG、PBG、UAER制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UAER下降50%以上;有效:各种症状体征明显改善,UAER下降10%~50%;无效:各种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UAER达不到有效指标。

  3.2 统计学处理 检测所得的实验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3 结果 治疗组65例,显效4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61例,显效16例,有效2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3.7%。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水肿”、“虚劳”等范畴,与脾肾关系密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合并症,病机特点早期以气阴两虚挟瘀为主,晚期则以阴阳两虚、肾虚血瘀、水泛为常见。而虚久必瘀,瘀又进一步促进虚损。治疗仍应采用辨证论治、扶正化瘀的原则,结合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从改善血液流变性、血流动力学入手。

  从其主要病机上看以气阴两虚为主,久则气虚血瘀、浊毒内停,而阴阳两虚、脉络瘀阻贯穿疾病始终。治疗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佐以去湿降浊,因此采用黄芪、丹参、党参和大黄等中药组成的方剂。方中黄芪益气养阴,扶正祛邪,健脾利湿;党参培源固本,益气利水,扶助正气,可提高免疫功能,延缓蛋白尿的发生;丹参活血化瘀,解毒攻下;太子参、山药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生地、山茱萸滋补肾精;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祛浊,补而不滞;牡丹皮、益母草活血利水。配以大黄苦寒攻下,既能消除体内瘀积,又能化生气血,有相得益彰之效。诸药合用补而不滞,祛瘀而不伤正,使气复阴生,瘀祛浊除。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晚期并发症,属于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是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和微循环障碍[3]。这与中医“久病必瘀”的机理是一致的。治疗更重要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稠度,抑制肾小球系膜和肾小管内皮细胞增生,减少尿蛋白排出和保护肾功能。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缺氧及免疫调节作用,保护肾小球基底膜屏障,减轻和消除蛋白尿,其疗效确切。且有文献报道[4],黄芪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血小板粘附率,还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太子参、山药、生地、山茱萸具有降糖作用,丹参有改善肾血流量,抗凝,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的功用。大黄酸可以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及减轻肾脏肥大,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肾损伤[5],大黄及其提取物大黄酸,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最近证实[6],大黄酸可明显抑制TGFβ1所引起的系膜细胞葡萄糖摄入的异常增高,延缓肾损伤。牡丹皮、益母草利尿,改善微循环,减少尿蛋白排出,茯苓、泽泻具有利水消肿、降脂作用。综观本方诸药具有调整糖脂代谢,改善循环,防止肾小球进一步硬化,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 倜.糖尿病肾病分期与特点[J].实用糖尿病杂志,1996,4(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一辑.1993.

  [3]刘 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46例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3):173.

  [4]刘宏伟,时振声.中医治疗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92,(3):25.

  [5]郭啸化.大黄酸对乙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疗效观察[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280.

  [6]章 精,刘志红,李颖健,等.大黄酸对系膜细胞糖摄入的影响及其机制[J].肾脏病与透析移植杂志,1999,8(4):30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