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在胸外科呼吸道管理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1-11-15  浏览次数:742次

  作者:李明广,王晓军,张新英,马素芬,董云章  作者单位:河北省赵县第二人民医院(李明广、张新英、马素芬、董云章、赵振田);河北省邯郸市第四医院(王晓军)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胸外科手术,综合预防

  胸外科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需紧急处理时,气管切开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时,即便气管切开,由于时间延误,难免出现危象,不易纠正。因此,在正确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气管切开,即在开胸术中麻醉拔管前进行。早期干预,做到有备无患,可减少胸外科患者的术后病死率。本文就近年来胸外科患者应用气管切开管理呼吸道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3月至2002年2月,我们采用气管切开治疗胸外伤及胸外科术后危重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5.5岁。8例胸外伤均伴不同程度肺挫伤,血气胸。其中连枷胸2例,合并脾破裂1例,浅Ⅱ度烧伤(面积20%)1例,胃破裂1例。8例均做胸腔闭式引流,合并脾破裂行脾切除,胃破裂行胃修补,烧伤给予烧伤膏外涂及补液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手术25例,肺癌切除术7例。32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均超过65岁,有长期大量吸烟史,术前存在肺部疾患,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低下。

  1.2 方法 胸外伤紧急气管切开时间为伤后24~48 h进行,择期手术12例为术后1~3 d行紧急气管切开,另20例在开胸术中麻醉拔管前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2 结果

  20例紧急气管切开中19例呼吸困难迅速好转,血氧饱和度(SaO2)逐步上升达96%以上,血气分析明显好转,12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窒息死亡。20例预防性气管切开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2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 讨论

  气管切开术在胸外科呼吸道管理中是一种较常用的抢救措施。气管切开可以减少呼吸道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肺气体交换,降低呼吸道阻力,减少呼吸做功,有利于痰液排出及呼吸功能的恢复,防止窒息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有资料表明,气管切开后SaO2可立即上升为98%~100%[1]。

  胸外科患者需气管切开的因素有:(1)术前肺功能低下及肺部病变;(2)年老体弱;(3)术前有长期大量吸烟史;(4)术前、术中呼吸道分泌物多,肺弹性差者;(5)多发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存在反常呼吸。(6)严重肺挫伤[2]。

  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胸外伤及术后患者出现痰多黏稠,呼吸困难,一般方法如雾化吸入,吸痰无好转而进行性加重,SaO2<85%,呼吸>30次/min,心率>120次/min,应紧急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梗阻,恢复气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呼吸衰竭的发生。但偶因抢救不及时,危象不易逆转,或因时间急迫,手术匆忙而出现并发症。本组1例因大量分泌物阻塞呼吸道而窒息死亡,应引以为戒。为减少术后风险,避免紧急气管切开时的意外情况发生,在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我们采取预防性气管切开,即在开胸术中麻醉拔管前进行。既可避免术后痰液阻塞气道引起窒息,又可减少呼吸道死腔,保证有效供氧和气体交换,防止慢性缺氧引起呼吸衰竭的发生。

  预防性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1)扩大开胸手术适应证[3]。使一部分原属手术禁忌者,通过预防性气管切开,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2)确保术后安全性,降低术后病死率。便于术后呼吸道管理,利于分泌物及时排除,防止窒息发生。但气管切开后,气道开放,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要严格操作规范,术后精心护理,使并发症达最低限度,从而使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在胸外科呼吸道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达木索,宋翊飒,赵宁.气管切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体会.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4,18:182183.

  2 袁忠祥,蒋立新.开胸术后气管切开相关因素分析.中国急救医学,1999,19:285.

  3 黄孝迈主编.手术学全集.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59.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