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7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12  浏览次数:766次

  作者:张德利,张立杰,郝冀  作者单位:136001 吉林四平,四平市结核病医院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自发性气胸

  我院内科近年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男63例,女9例;年龄19~6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和(或)气短,其中4 例出现严重的紫绀,精神疲乏,对答不切题的严重的缺氧症状。所有的病例胸部X线或CT检查确诊为自发性气胸。

  2 置管方法

  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定位于患侧第2肋间隙和锁骨中线交点外1~2cm。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抽取2%利多卡因在上、下肋骨连线中点进针,局部浸润麻醉至胸膜腔。取中心静脉导管包内所附穿刺针循局麻处垂直于胸壁穿入,至通过壁层胸膜时有突破感及回抽见气体即停止进针;经穿刺针侧孔导入导丝,送入胸腔内约10~15cm;固定导丝,退出扩张管,再经导丝导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内长度10~15cm,退出导丝,连接水封瓶,见气泡溢出;取3cm胶布固定或缝合固定。

  3 结果

  58例患者住院时间5~10天,其中3例出现皮下气肿,未经特殊处理均能完全吸收;2例需连接负压吸引协助排气;全部病例无出现复张性肺水肿;均夹管观察24h,开放后未见气泡溢出并复查胸部X线提示气胸已完全吸收。4 讨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现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此治疗方式与传统胸切后置入大管径引流管的方法比较,有其特有的优点:(1)创伤小。传统置管方法需在胸壁切开1~2cm皮肤切口,用手术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再用手术钳破开壁层胸膜后置入引流管,切口大,皮下组织破坏大,出血明显,术后疼痛明显,术口愈合时间长;而置中心静脉导管,术口仅与穿刺针口径相近,皮下组织仅穿刺通路的少许组织受损,出血量很少,术后疼痛程度轻,拔管后术口愈合快。(2)操作简单,快捷。仅需一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节省做切口、止血、分离组织及缝合的耗时,符合急诊科快速救治患者的要求。(3)并发症少。引流速度平稳,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术口感染少见。(4)中心静脉导管是按静脉内置管的要求制造,安全性好,组织相容性好,长时间放置不良反应少见。(5)中心静脉导管管体柔软,患者不适感比传统大管径引流管小。(6)术口护理简单、方便。本方法也有缺点:中心静脉导管管腔小,气体引流慢,对于张力性气胸,肺压缩严重,缺氧明显者,症状缓解所需时间长;若气胸合并胸腔积液,管腔易被渗出物堵塞。有资料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与传统大导管比较,需加负压吸引的比例分别是78.9%、28.9%,管腔堵塞的比例分别是5.26%、2.63%。总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自发性气胸,有着微创、快捷,并发症少,护理简单,患者耐受性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还是需改换大管径引流管或外科手术治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