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尼莫地平加阿司匹林缓释片治疗偏头痛98例观察

发表时间:2010-11-26  浏览次数:366次

  作者:凌霄 作者单位:广西田东县人民医院,广西 田东 513500

  【摘要】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加阿司匹林缓释片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98例给尼莫地平40mg口服,1日3次,并给阿司匹林缓释片50mg口服,1日1次;对照组97例仅给尼莫地平40mg口服,1日3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7%,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尼莫地平加阿司匹林缓释片治疗偏头痛效果满意,该方法治疗偏头痛副作用少,且经济、价廉、服用简单,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阿司匹林 偏头痛/ 药物疗法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发作时常伴有众多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增快、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在头痛发作前常有视物模糊、闪光、偏盲、偏侧面部麻木、言语困难、偏侧肢体麻木或轻偏瘫等先兆表现,历时数分钟或半小时。2004年6月~2005年8月我们用尼莫地平加阿司匹林缓释片治疗偏头痛9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5例偏头痛患者,全部病例均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发布的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男18例,女80例,年龄15~38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2年。普通偏头痛者54例,典型偏头痛者44例。其中偏头痛伴恶心者68例,同时伴恶心、呕吐者19例,无伴随症状者11例。对照组97例,男16例,女81例,年龄17~35岁。临床表现与治疗组大致相同。全部病例均排除了脑血管疾病所致的头痛及神经、精神性头痛。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不用其它止痛剂。对照组仅给尼莫地平40mg口服,1日3次;治疗组给尼莫地平40mg口服,1日3次,并给阿司匹林缓释片50mg口服,1日1次。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①显效:头痛明显减轻,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作次数减少70%以上:②有效:头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50%~70%;③无效:治疗后头痛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用药12周并随访6个月后,发现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副作用 治疗组出现一过性恶心、上腹不适4例,头晕3例,嗜睡1例,共计8例(8.16%);对照组出现嗜睡4例,乏力2例,头晕1例,共计7例(7.22%)。均不影响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6,P>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都有了较大进展,但其发病机理至今仍未明了。目前研究发现偏头痛与体内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等有关。同时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表1 两组疗效对比

  3.1 致病因素

  3.1.1 NO NO可作用于血管内皮强烈扩张血管,在神经源性炎症中参与三叉神经纤维上血浆蛋白外漏,还可促进钙内流及加强NO合成酶的活性,而且可转化为羟基并介导组织受损,参与偏头痛的发病。1993年Olesen等的双盲对照试验证实,静脉应用硝酸甘油可诱发偏头痛患者和正常人出现迟发性偏头痛样头痛,这种头痛与硝酸甘油生成NO有关;同时实验性研究证实NO合成酶抑制剂可终止或缓解偏头痛发作[1],而且血管、血管周围神经末梢、脑组织中释放的NO可能是导致偏头痛的重要分子;同时机体对硝酸甘油的过度敏感性可能也与偏头痛的发病机理有关[2]。

  3.1.2 5-HT 既是一种神经递质,又是一种体液介质,对神经和血管均有影响。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3]偏头痛与5-HT代谢有关,偏头痛发作时血浆5-HT水平下降,而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在尿中含量增加。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5-HT受体分为多种亚型,其中5-HT1受体是最大的亚型,又进一步分为5-HT1A、5-HT1B、5-HT1C、5-HT1D受体。5-HT1A受体属脑部的抑制性受体,与血压调节有关;5-HT1B受体与5-HT1C受体的意义未明;5-HT1D受体主要分布于大脑脉络丛血管,调节大脑血流,并与精神活动有关。在中枢三叉神经细胞、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突触前神经纤维上及突触后血管壁上均有5-HT1受体。治疗偏头痛有效的药物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5-HT递质或受体。

  3.1.3 遗传基因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有家族发病倾向的疾病。早期就已发现双胞胎偏头痛患者中具有明确的遗传倾向。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 FHM)的基因位于染色体19p13(ch19p13)。此后研究又发现了与本病有关的另外2个新位点(ch1q21-23、ch1q31);随后又发现ch19p13.1上脑特异性电压门控P/Q型钙通道A1亚单位基因(CACALIA4)错义突变是FHM发生的原因。近来又有研究发现[4]多巴胺B2羟化酶(DBH)基因与典型偏头痛易感性具有等位基因关系,从另一方面表明了偏头痛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目前除确定了FHM的基因位点外,其它类型的偏头痛的基因位点尚未找到,提示偏头痛可能为一种多基因疾病。

  3.2 治疗 尼莫地平为钙通道阻滞剂,具有选择扩张血管防止和抑制大动脉痉挛作用又增加脑血流量,具有脑保护作用;可使血浆黏度下降,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对抗自由基、5-HT、AA及TXA2的作用。该类药不仅能减少偏头痛的发生频率,缩短头痛时间,减轻头痛发作程度,并可消除伴随症状,治疗且预防头痛发作[5]。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可对抗TXA2和5-HT作用[6],因而可预防和治疗偏头痛。

  4 结论

  笔者采用尼莫地平加阿司匹林缓释片治疗偏头痛效果满意,治疗组用药12周并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4%和82.47%,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该方法治疗偏头痛副作用少,且经济、价廉、服用简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Lassen LH, Christiansen I, Iversen HK, et al. The effect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tion on histamine induced headache and arterial dilatation in migraineurs [J]. Cephalalgia,2003,23(9):877-886.

  [2] Schoonman GG, Sandor PS, Agosti RM, et al. Normobaric hypoxia and nitroglycerin as trigger factors for migraine [J]. Cephalalgia,2006,26(7):816-819.

  [3] Ahn AH, Basbaum AI. Tissue injury regulates serotonin 1D receptor express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migraine and inflammatory pain [J]. J Neurosci,2006,26(32):8332-8338.

  [4] Mochi M, Cevoli S, Cortelli P, et al. A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y of migraine with dopamine receptor 4, dopamine transporter and dopamine-beta-hydroxylase genes [J]. Neurol Sci,2003,23(6):301-305.

  [5] 刘吉良,孔祥之,崔合春.头痛的防治[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2093-2094.

  [6] 李仲廉,安建雄,倪家骧,等.临床头痛治疗学[M].修订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