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多房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05 浏览次数:603次
作者:杨凤,白云,胡建军,李旭峰,魏素霞 作者单位:050041 石家庄市,河北省胸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多房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75例,在内科常规抗结核治疗及胸腔穿刺抽液的同时,随机选择40例在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用20 ml生理盐水稀释)作注药组,另35例作非注药组。观察胸液吸收情况,胸液完全吸收后,对患者进行常规通气肺功能、脉冲强迫振荡肺功能(IOS)测定。比较2组肺活量(VC) 、最大自主通气量(MVV) 、共振频率(Fres) 、周边弹性阻力(X5)等指标。结果 注药组抽液次数、抽液总量、胸液吸收时间及胸膜增厚粘连情况与非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药组与非注药组比较VC、MVV数值较大,Fres的升高程度及X5的负值增加明显(P<0.01)。结论 尿激酶可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有效降低胸膜增厚粘连的程度,从而减轻肺功能损害。
【关键词】 尿激酶 结核性胸膜炎 多房性胸腔积液 肺功能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因患者就诊晚、抽液不及时使积液内形成数量不等的纤维索条,将积液分隔成多房性积液,致使临床抽液困难,增加治疗难度[1]。为进一步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多房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了解其对肺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该项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12月我院结核内科确诊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75例,均在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超声提示胸腔内有纤维分隔形成。随机将患者分为非注药组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33±12)岁;注药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1±10)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病例肺内均无活动性结核病灶,且除外其他心肺疾患。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2HRZS/4HR方案化疗,同时积极抽液每周不少于2次。抽液前超声定位,观察积液量及纤维分隔情况。注药组于每次抽液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 ml,嘱患者变换体位使之与胸膜充分接触,24 h后复查超声再行抽液,直至胸液量减少无法定位穿刺。于超声显示胸液吸收后,行CT扫描测量胸膜厚度,并通过胸部X线评估胸膜粘连(肋膈角消失)。出院前行肺功能检测,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PFT系列肺功能仪,受检者先做常规肺功能检查,休息数分钟后进行脉冲振荡肺功能(IOS)测定,测试3次取数值和图形较好的一次。主要观察指标: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总呼吸阻抗(Zrs)、共振频率(Fres)、周围弹性阻力(X5)。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除外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对肺功能的影响,常规肺功能检测指标采用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A/P%)来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多房性胸腔积液(注药组)比常规抗结核穿刺治疗(非注药组)疗效显著,抽胸水总量明显增加,吸收时间短,胸膜厚度和胸膜粘连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注药组胸膜增厚粘连程度较非注药组轻,故因胸膜增厚粘连导致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周边部分的动态顺应性下降等情况,与非注药组相比程度轻,VC、FEV1、MVV、Fres、X5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是胸膜在遭受结核杆菌感染后产生针对其抗原成分的变态反应,免疫调节细胞在胸膜腔内募集,并分泌各种细胞因子,使效应细胞活化通过吞噬与杀菌作用将病原菌局限、消灭,同时胸膜毛细血管充血、渗出、炎症细胞浸润致胸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胸腔积液[2]。胸液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如治疗不及时在引起胸膜增厚粘连的同时,还可在脏层及壁层胸膜间浸润形成纤维素索条,导致多房性积液的产生,使临床抽液困难,治疗难度增加[3]。1989年美国学者Moulton首先采用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现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尿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机制是通过降解纤维蛋白,降低胸腔积液粘稠性,清除胸膜粘连和分隔形成,保证积液引流通畅,增加积液引流量,使肺组织得以重新复张[4]。
胸膜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肺和胸壁在呼吸运动中的相互摩擦作用,让肺相对于胸壁有更广泛的移动范围[5]。结核性胸膜炎时胸腔积液刺激胸膜导致的肥厚粘连,在发病5~7 d即可形成。因其限制肺的扩张,从而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使肺及胸壁的顺应性降低。文献报道,当胸腔积液时间未超过6周,纤维蛋白尚未广泛沉积、粘连及分隔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对预防胸膜增厚有较好的效果[6]。
本组中,40例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的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36例首次应用尿激酶便获得明显疗效,24 h后超声引导时观察积液情况,可见纤维素分隔明显减少,穿刺抽液量较非注药组明显增加。3例患者于注药次日出现发热,未作特殊处理。7例患者注入尿激酶后胸水外观颜色变深。均无凝血功能障碍发生,因此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多房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缩短病程、有效降低胸膜增厚粘连的程度,从而减轻肺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 冷学艳,孙瑞敏,张丽蕊,等.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发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因素探讨.河北医药,2004,26:696.
2 王英,都伟,陆连生.胸腔积液患者660例临床分析.河北医药,2007,29:10761077.
3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63.
4 闵锐.胸膜腔内注入链激酶或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国外呼吸系统分册,1999,19:39.
5 俞森洋.胸膜和胸膜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 :1315.
6 丁东,邓益群,张怀岭.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