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血府逐瘀汤治疗2例功能性发热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0-10-18  浏览次数:421次

  作者:赵博华 作者单位:101300 北京,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治疗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本方是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牛膝、赤芍等11味中草药组成,其功能有行血分瘀滞,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是血瘀胸中的常用方,笔者曾多次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发热,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2例病案说明其临床应用。

  1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47岁。于2006年4月20日初诊,患者自诉间断性发热已2年余,T 37.5 ℃~37.8 ℃,白天轻,下午和夜间尤甚,四肢怕冷,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燥,小便黄,患者曾到北京多家医院就诊,查血、尿常规,胸片,腹部B超,脑部CT均未见异常,诊断功能性发热,给予百服宁及柴胡口服液,对症治疗,病情日益加重,发热更甚,就诊时患者身体消瘦,面色晦暗,皮肤粗糙甲错,经前腹痛,量少有块,舌质红暗,苔少脉沉细涩,查体:T 37.7 ℃, BP 130/80 mm Hg,HR 72次/min,血常规:WBC 6.79×109/L,N 0.417,L 0.188,尿常规(-),腹部B超(-),胸片(-),既往体健,3年前父母双亡长期抑郁。中医诊断内伤发热,辨证为肝郁瘀血内阻,治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方药:桃仁12 g,红花12 g,当归10 g,生地黄10 g,川芎8 g,赤芍10 g,川牛膝10 g,桔梗8 g,柴胡8 g,枳壳10 g,甘草6 g,加香附12 g,玄参30 g,日一剂连服5付,于2006年4月24日复诊,患者情绪好转,自诉白天发热大减,T 37.2 ℃~37.5 ℃,夜间发热稍有减轻,仍有口干不欲饮水,大便干燥,失眠多梦,舌脉同前,药效明显,按上方加炒枣仁12 g,熟军8 g,养血安神,活血通便,连服10剂。于2006年5月3日再诊,发热症状消失,最高体温36.8 ℃,面色红润有光泽,月经调,四肢怕冷已消,再按原方加减巩固疗效。处方:当归10 g,川芎10 g,桃仁12 g,生地黄10 g,红花10 g,赤芍10 g,桔梗6 g,川牛膝10 g,柴胡8 g,枳壳10 g,炒枣仁10 g,熟军4 g,党参10 g,白术10 g,甘草6 g,每日1剂,连服10剂,患者病情痊愈,1年来随访,未再发热。 例2,患者,女,31岁,2007年1月20日初诊。1年前,患者与同事怄气后逐渐出现发热,T 37.6 ℃~37.9 ℃,白天轻夜间加重,伴头痛。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断“功能性低热”,给予服用维生素B1谷维素加味逍遥丸等治疗,但疗效不显。患者3月11日来诊,两目晦暗,胸中闷热,心烦易怒,喜饮凉水,不欲咽,心热身凉,查T 37.6 ℃ BP 120/70 mm Hg,HR 70 次/min,血常规(-)尿常规(-)腹部B超(-)胸片(-)ECG:正常舌边瘀点,脉弦细,诊断为中医内伤发热,证属气滞血瘀,瘀久化热,治宜活血祛瘀,疏肝理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 g 红花12 g,赤芍12 g,当归10 g,川芎8 g,生地黄10 g,川牛膝10 g,桔梗6 g,柴胡10 g,枳壳10 g,甘草6 g。加香附12 g,栀子12 g,每日1剂,服7剂后,3月17日复诊,T 36.8 ℃,发热消失,胸闷心烦好转,舌脉同前,继服上方10剂,诸症悉除。随访至今未复发热。

  2 讨论

  长期低热为中医内伤发热范畴,内伤发热一证病情比较复杂,病程较长。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发热》中认为:“发热除外感外,气郁、劳倦、挟瘀等,皆可引起发热”。并将发热分为:“阴虚、气虚、郁火、瘀血等”。瘀血引起发热,在临床并不少见,其诊断重在掌握瘀血所致的各种征象和理解其机理。早在《灵枢·痈疽篇》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说明瘀血停积于体内,气血不通,营卫壅遏而引起发热。到了清代,医家王清任不但肯定了瘀血可以引起发热,对瘀血发热规律的阐述十分清楚。在《医林改错》中说:“内有瘀热,血瘀轻者,不为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后半日发热,前半日更甚,后半日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前人对血瘀发热的症状体征和发热特点给予较详细的论述。瘀血阻滞,气机不通,不通则痛,血瘀于下,则经期腹痛。血瘀于上,则有头痛,舌红暗有瘀点。瘀阻经络,瘀血不祛,新血不生,肌肤失于营养,则皮肤粗糙甲错,面色晦暗。瘀血阻碍阴血津液运行,但口欲漱水。瘀血内停,并非阴亏,故欲漱水不欲咽,瘀血停于胸中,扰于心神,则心烦失眠少寐。在治疗中,以活血化瘀为主,行气宽胸止痛为辅,本方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川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柴胡疏肝解郁,并达清阳,桔梗、枳壳宽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配当归又能养血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次要组成部分。目前血府逐瘀汤的药理研究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能增加组织器官灌血量,提高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使其正常化,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