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心胸外科开展体外循环手术护士的培训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09  浏览次数:541次

 

  作者:黄剑

  【摘要】 [目的]总结心胸外科开展体外循环手术护士的培训经验。[方法] 通过外出上级医院进修、院内进修、全员培训和有针对性的“一带一”带班,对心胸外科开展体外循环手术护士进行培训。[结果]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护士熟练掌握了体外循环手术常用仪器的操作,专科护理配合水平得到提高,学习巩固了理论知识,保证了体外循环手术顺利地开展,并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加强心胸外科开展体外循环手术护士的培训可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

  【关键词】 心胸外科,专科护士,在职培训

  2009年11月—2010年2月我科成功开展6例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病人心血管病变性质和术者的技术水平,还与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有关[1]。这对心胸外科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对护士有计划地实施培训,配合医生做好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工作,从而使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将培训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2月我科行心脏体外循环手术6例,男3例,女3例;年龄8 岁~54岁;二尖瓣换瓣手术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5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1例病人术后发生溶血现象,经止血、输注大量血浆、红细胞、冷沉淀后,溶血现象得到控制,康复出院。

  2 护士培训措施

  2.1 外出进修

  选派2名业务素质较高的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心胸外科护理专业3个月~6个月。

  2.2 院内进修

  安排科内人员每人到心电图室学习7 d~10 d,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别各种异常心电图。

  2.3 全员培训

  在开展第1例体外循环手术前1个月~2个月就开始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学习、专题讲座,上级专家授课,以心胸外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术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监测与护理、心脏外科监护仪器设备的配置与使用等为重点培训内容。每开展1例体外循环手术都组织护理查房、找出护理中存在的不足,总结护理经验。

  2.4 有针对性的“一带一”带班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是我院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为了确保手术成功,术后2 d或3 d由专科护士与高年资护理骨干组成特护小组,并由专科护士“一带一”全程带班。跟班护士优先考虑工作时间3年~5年,已轮转过其他科室,有定科意向者。重点是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指导各项指标的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有创监测的操作、不同情况的应对及解决方法等。

  2.4 效果评价

  全程带班护理至少2例或3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后,由带班护士进行考核,分专科知识理论与操作技能两部分。专科理论包括监测要点、护理要点、用药知识、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各种血气分析及生化结果的正常数值等;操作技能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的使用、有创测压等。理论成绩>80分,技术操作>90分为合格。

  3 体会

  心胸外科是一个专科性很强的科室,围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科通过选派业务素质较高的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科内采用专题讲座、专家授课、护理查房、技术操作培训、院内进修等形式进行全员培训,使护士在理论上对专科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常用的专科护理技术的操作及仪器设备的使用能熟练掌握。在术后2 d或3 d的关键时期组成特护小组,并由专科护士“一带一”带班,使跟班护士对术后病人能进行全程细致的观察与护理,逐渐掌握血管活性药物、心脏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的观察,独立进行有创测压和呼吸机的使用与观察,掌握应急情况的处理。本组1例病人术后发生溶血现象,尿管出现浓茶样尿液,可见有红细胞沉淀,心包引流液量明显增多,300 mL/h~400 mL/h,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延长,经及时处理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这种宝贵的经验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才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一带一”带班,也有利于带教老师全面了解跟班护士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能及时指出,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2]。

  我科采用选派护理骨干外出进修、院内进修、专科护士“一带一”带班,全员培训等综合培训措施,有效提高了全科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保证体外循环手术顺利地开展,并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玉清.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5.

  [2]孙春凤,祁莉莉.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5):31231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