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经胸小切口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7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23  浏览次数:443次

  作者:吴根社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外科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 总结27例贲门失弛缓症经胸前外侧小切口(长9~14cm)非损伤肌肉手术治疗经验,行改良Heller手术15例,改良Heller手术附加带蒂膈肌瓣反转抗反流术12例。结果 术后治愈23例(85.19%),好转4例(14.81%),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例(14.81%)。结论 经胸前外侧小切口非损伤肌肉开胸适合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包括改良Heller术及附加抗反流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顺利等优点。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胸外科手术

  贲门失弛缓症多见于青壮年,是由于贲门括约肌舒缩功能异常所致,呈间歇性发作性吞咽困难、呕吐和胸骨后疼痛,并逐渐加重。治疗以手术为主,经胸手术较经腹手术常用。自1996年5月~2006年5月,我院采用经左胸第七肋间前外侧小切口进胸,不切断胸大肌和前锯肌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7例,其中行改良Heller手术15例,改良Heller手术附加带蒂膈肌瓣反转抗反流术12例,该手术创伤较小, 术后恢复顺利,病人痛苦少,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8~47岁,平均29岁。症状多为间歇性发作性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及胸骨后疼痛。20例(74.07%)合并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食管钡剂造影、胃镜检查符合贲门失弛缓症表现。

  1.2 手术方法

  1.2.1 经胸小切口改良Heller手术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后,病人取右斜60度卧位。切口起自左第七肋间前端,沿肋间向后上方达腋中线,逐层切开皮肤、浅筋膜,达肌层表面,沿背阔肌前缘自切口前端斜向后上游离背阔肌肌束8~10cm,将背阔肌牵开,沿前锯肌肌纤维走向纵行切开、牵开,紧贴第八肋骨上缘,在腋前线处以电凝逐层切开肋间肌,注意肋骨浅表小血管止血,进入胸腔,再依法向两侧切开肋间组织,肋间切口稍长于皮肤切口,不切断肋骨,如显露欠佳时可切断下位肋软骨。以小号开胸器撑开肋间切口,嘱麻醉师适当加大肌松剂用量,逐渐扩大开胸器,切口能让一只手轻松进入进行胸内操作为宜。带长柄电刀切断下肺韧带,适当减少潮气量,以不影响供氧为度,挤压左肺以缩小体积,用纱布垫将左肺向胸膜腔顶推开,充分显露术野。切开食管下段前方纵隔胸膜,游离下段食管并套以胶管、牵拉,钝性分离食管裂孔将贲门提入胸腔约3~5cm。自贲门下方0.5~1.0cm 处切开浆肌层,向上延续纵行切开食管下段肌层,切口在左右迷走神经之间,达粘膜下层,切开长度6~10cm,应包括狭窄以上至少2cm的正常食管,经粘膜层浅面以钝性、锐性结合方法向两侧潜行分离食管肌层,分离达食管周径的1/2~2/3,使食管粘膜向外膨出。

  1.2.2 附加抗反流的膈肌瓣成形术

  依据食管贲门肌层缺损,切取带蒂膈肌瓣长约8~13cm,底朝向食管裂孔、宽约3~5cm,顶部稍窄约1~3cm,切取的膈肌瓣应比食管贲门肌层缺损稍长1cm左右。把膈肌瓣翻转向上,使膈肌瓣覆盖于食管贲门肌层缺损上,将肌瓣边缘与切开的肌层边缘缝合,膈肌切口予粗丝线缝合关闭。

  创面止血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常规关闭肋间切口,肋软骨切断两端用细钢丝缝合固定,用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背阔肌前缘切口,3-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切口不缝合,而以无菌透气胶带粘合。术后以胸带固定胸壁,以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利于咳嗽咳痰、促进肺功能恢复及减少切口渗血。

  2 结果

  本组皮肤切口长9~14cm,平均12cm,术中暴露良好,能满足胸内操作,胸壁切口出血10~40ml,平均25ml,手术时间100~150min,平均127min,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时间24~36h,胸液50~250ml,平均126ml。患者胸部伤口疼痛轻,术后1~2天可下床活动,患侧肩关节活动良好,切口均甲级愈合,无“蜈蚣脚”缝线压痕。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23例(85.19%)6个月~4年,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按疗效标准[1],治愈23例(85.19%),好转4例(14.81%)。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例(14.81%),为单纯改良Heller术式病例。

  3 讨论

  自1913年Heller开创食管前后壁肌层纵行切开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后,1923年经Zaaijer改为仅切开食管前壁肌层,称为改良手术,有效率为90%以上[2],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标准术式[3]。Heller手术有经胸、经腹两种手术路径。经腹手术游离食管下端时必然破坏膈食管裂孔,容易损伤迷走神经支,食管贲门肌切开范围不够长,向下对胃壁切开又容易偏长,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极高[4],现以经胸手术为多。Heller手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李辉报道[5]国内为28%~52%,Shiino等[6~8]发现经胸行改良Heller术不必附加抗反流术,有较多文献报道[9,10]采用经胸附加抗反流术式以弥补Heller手术的不足。本组有4例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均为改良Heller术病例,而附加带蒂膈肌瓣抗反流术无明显反流病例,说明附加抗反流术有一定益处,与李建业等[8,9]报道相符。

  传统经胸手术切口长、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病人恢复慢。经胸前外侧小切口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优势明显:①切口长度仅为传统的1/4~1/3(约为9~14cm),为增加暴露必要时切断下位肋肋软骨,软骨断端缝合后不影响胸廓完整性;②常规器械即可完成手术,不需要一次性耗材或特殊手术器械;③损伤小、出血少、不需输血以及术后恢复顺利;④不影响附加反流手术操作。

  总之,经胸小切口微创非损伤肌肉开胸行改良Heller手术及附加抗反流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视野充分,操作无不便,切口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徐启明,孙玉鹗,黄孝迈,等.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3,9(2):88.

  Yamamura MS, Gilster JC, Myers BS, et al. 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 and anterior fundoplication for achalasia results in a heigh degree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J]. Arch Surgery, 2000, 135(8):902-906.

  王俊,刘军,李剑锋,等.食管良性疾病的胸腔镜手术[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3):149-151.

  靳富有.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12):519-521.

  李辉.原发性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M].//李辉.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5-111.

  Shiino Y, Filip CJ, Award ZT, et al. Surgery for achalasia:1998 [J]. J Gastrointes Surgery,1999,3(5):447-455.

  钟名荣,朱萱.贲门失弛缓症诊治研究进展[J]. 江西医药, 2005,40(7): 433-435.

  李建业,蒋俭,魏博,等.经腹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疗效(附112例报告)[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3):149-151.

  张建升,王俭生.16例贲门失弛缓症经胸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体会[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2):50-51.

  苏彦河,黄壮士,张艳峰,等.经胸微创小切口治疗贲门失弛缓症8例临床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3):254-25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