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胸腔闭式引流针在创伤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0-09-29 浏览次数:484次
作者:左建新 作者单位: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 北京100700
【关键词】 创伤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技术革新
2007年5月—2008年2月我院应用自制胸腔闭式引流针救治创伤性气胸19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8~83岁,平均(39.83±21.87)岁。受伤入院30 min~3 h,平均(13±1.8)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刀刺伤1例。全组病人均合并肋骨骨折(单侧17例,双侧2例),均合并血气胸,左侧8例,右侧10例,双侧1例。其他合并伤:锁骨骨折8例,脑挫裂伤6例,骨盆骨折2例,四肢骨折10例,膈疝1例,脾破裂1例。全组病人均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全组病人均行自制胸腔闭式引流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首先行胸片检查,一经明确气胸存在,在锁骨中线2肋间进行简易胸腔闭式引流术,对存在明显血胸的16例患者,同时在腋中线6肋间进行简易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2 h 重新拍胸片对比,如疗效差,进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伴发膈疝的1例患者在明确膈疝后2 h 进行开胸膈疝修补术,术中同时发现脾破裂。
1.2器材和方法
1.2.1器材(1)自制胸腔闭式引流针,为我单位设计制作,分为两部分:外管(医用塑料套管):长 80 mm,孔径2 mm,前端有2个测孔;内管(钢针);详见图1。(2)普通一次性输血器1副。(3)10 ml 一次性注射器1具。(4)胸腔闭式引流瓶。
1.2.2操作与方法
首先行体检或(和)胸片检查,一经明确病人存在气胸,急诊进行以下操作。选择患侧锁骨中线2肋间或腋中线6肋间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用10 ml 注射器于穿刺点垂直进针,边麻醉边回抽,进入胸腔抽出气体或血性液体,明确液气胸诊断后拔出注射器,用胸腔闭式引流针于穿刺点垂直进针,刺入胸腔,拔除套管针针芯,再次回抽有气体或血性液体,将一次性输血器的一端连接于胸腔闭式引流针的针尾,用纱布块及胶布妥善固定留置针,输血器另一端置于胸腔闭式引流瓶,负压吸引保持负压为8 cmH2O。
1.3结果
全组病人经自制胸腔闭式引流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病人烦躁感、憋气感下降,17例痊愈拔针,平均拔针时间5.8d,1例中途改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1例因诊断膈疝开胸探查,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
2讨论
创伤性气胸的存在会引起患侧胸腔内压力的增加,使胸腔内负压变为正压,造成患侧肺膨胀不全、肺不张及肺萎陷,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症状,致使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产生程度不同的心肺功能障碍,伤情严重,发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及时有效地排除胸腔内气体是救治的关键,目前常规排除胸腔内气体是通过胸腔穿刺术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穿刺术带给医生较大的工作量,常需反复进行,并且常不能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甚至治疗无效。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准备和操作时间长,对外科医生要求高,常需胸外科专业医生操作,引流管粗,操作后造成患者剧烈疼痛,常需注射止痛药。操作要切开皮肤会引起手术瘢痕、影响美观。近年来我们使用静脉套管针制成简易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把其应用在创伤性气胸的救治上,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取得一定效果,但因静脉套管针的设计目的是应用于静脉输液上,其本身的材料容易打折,并且其仅有一个针孔,容易堵管[2],存在先天的设计缺陷。我们根据使用多年的经验,自制胸腔闭式引流针,自行命名,并申请专利,应用在创伤性气胸中,取得良好效果,其优点(1)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发症少,有利于急诊医师掌握和应用;(2)用时短,一般1~5 min 就可结束操作,可为危重病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3)经费低廉,不增加病人负担;(4)可以减少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5)材料新型,具有2个侧孔,引流充分,不易造成引流管堵塞,还可充分引流出血性液体,且不会造成肺损伤;(6)利用负压,使引流更加充分;(7)避免了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造成的新的创伤,不需术后止痛药物。总之,我们发明并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术对于创伤性血气胸的患者可缓解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避免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医生的工作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孝迈.胸心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35.
[2]左建新,封锦芳,薛云等.静脉套管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创伤性气胸早期治疗中的价值[J]创伤外科杂志,2007,9: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