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脑血管病的老年食管癌外科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01 浏览次数:476次
作者:马宏利 韩春生 姜克勤
【关键词】 食管癌;脑血管病(卒中);老年
近年外科治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增多,老年患者常有较多合并疾病,我们从2001年1月~2006年9月共收治合并脑血管病(卒中)的食管癌患者1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4例,女2例;食管胸中段癌10例,胸下段癌6例;手术时年龄最小58岁,最大78岁。既往均有脑血管病史,其中脑出血2例,脑梗塞14例。脑血管病病程短9个月,最长15年;均无认知功能障碍和人格、情感改变,5例伴躯体功能障碍,均可独步或扶拐行走;同时合并疾病: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0例,糖尿病5例,术前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例,7例合并颈动脉轻、中狭窄。
1.2 治疗过程 术前鼓励患者心肺功能锻炼,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抗生素、化谈药物应用1周;高血压患者术前缓慢控制血压正常并稳定一周;糖尿病患者术前用胰岛素治疗,使餐前血糖稳定在10 mmol/L以下;静脉补液,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血液浓缩。行食管大部切除并胃代食管,经左胸切口11例(其中主动脉弓上吻合8例,主动脉弓下吻合3例),左胸、颈二切口5例;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中与麻醉师协作,避免血压的大幅波动,防止长时间低血压,避免刺激主动脉弓造成的低血压。术后静滴药物控制高血压,补充血容量,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防治卒中复发。
1.3 结果 术后复发缺血性卒中3例,其中,1例大面积脑梗塞,术后半年死于心肌梗塞;2例脑梗塞发生于术后24小时以后,1例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另1例治疗后无明显后遗症。其他并发征: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2例,支气管哮喘发作2例,心律失常5例,吻合口狭窄2例,经扩张治疗后缓解,无吻合口狭窄2例,经扩张治疗后缓解,无吻合口瘘发生。
2 讨论
目前食管癌外科治疗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邵令方[1]报道1965~1980、1980~1900、1990~1998三组中7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8%、198%、330%,说明近年对手术患者年龄大为放宽。老年患者合并症多,脑血管病(卒中)是老年常见病,幸存者多有躯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人格、情感改变等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合并脑血管病的食管癌患者行外科治疗时,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粘度,麻醉、手术操作和术后疼痛、缺氧等引起的血压波动、低血压等,我们体会围手术期防止卒中复发的措施如下:
21 病例选择:①近半年无脑血管意外发生。②能独步或扶拐行走,无认知功能下降和人格、情感改变。③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中、重度狭窄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软斑和溃疡斑的脑梗塞患者,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无轻度动脉粥样硬化者[2],为手术禁忌。④无食管癌切除的禁忌症。本组3例卒中复发,均发生在2004年前,此期间未常规行彩色多普勒检查。高危病人应放弃手术,行放射治疗。
2.2 麻醉和手术操作的影响因素:①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降低病人气管插管、开胸及胸内探查时心血管应激反应,减轻循环波动,有利于血压的控制[3]。②取左胸切口、左胸、颈二切口,避免术中体位变动所致的血压变化,轻柔操作,减少主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所致的血压降低,与麻醉师密切配合,避免术中长时间低血压。本组1例在主动脉弓上下游离食管时,出现低血压反应,术后未清醒,发生大面积脑梗塞。
23 围手术期处理:①高血压患者术前缓慢降压,正常后维持一周;术后静滴药物如硝酸甘油、合心爽等控制高血压,胸段硬膜外阻滞忸管接上痛泵,有利于血压的控制。②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使餐前血糖稳定在10 mmol/L以下。③肿瘤的高消耗和食管的阻塞,再加上手术后禁食,创伤反应的分解代谢增加,患者营养不良,体液负平衡,血液粘度增加,术前、后注意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血液浓缩。④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等改善脑循环。奥扎格雷钠(菜奥)能使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起到了溶栓防栓的作用[4]。于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明显减少后,静脉滴注菜奥80 mg/日,未增加出血倾向。
参考文献
1. 邵令方,高宗人,卫功铨,等.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01,39:4446
2. 易兴阳,潘光强,余昌明,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探讨.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68~70
3. 梁华,陶国才,郭永军,等.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471~472
4. 赵喜才,王艳辉,王文辉,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8:216~217
淄博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山东淄博 25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