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对成人咽喉食管异物的诊断价值(附17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5-19 浏览次数:565次
作者:黄善强 作者单位:317000 浙江省台州医院放射科
关键字:MSCT对成人咽喉食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食管异物传统的检查方法是作胸透或食管吞服钡棉。这对于不透X线性异物,透视就能明确诊断;吞钡棉出现垂挂现象,也可提示此处有不透X线异物如鱼刺等,但很难明确异物的实际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此,多层螺旋CT(MSCT)薄层重建有很高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本院用16排CT检查咽食管异物患者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45岁),均有明确进食哽噎史,有咽喉部不适、异物感,胸骨后疼痛;起病至检查时间1h~7d。均经胃镜和手术证实。
1.2 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SCT机行颈胸部平扫,扫描范围从口咽部扫描至胃底水平,120KV,200mAS,扫描时间0.8s,层厚5mm,螺距1.375,重建层厚0.625mm。图像处理:采用线性内插重建技术,层厚0.625mm,层间距0.625mm。通过PACS系统将图像传输至ADW4.1工作站,利用ADW4.1图像处理软件包进行图象后处理,第一步逐层观察内插重建后的薄层原始图象,发现异物后,第二步作病灶二维、三维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充分暴露异物的三维立体构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2 结果
17例中发现鱼刺7例、肉骨头7例、假牙套2例、螺钉1例。异物部位:口咽部后壁4例,梨状窝2例,食管入口处6例,主动脉弓水平2例,食管下段穿膈肌裂孔处2例,贲门口上方1例。其中并发咽后壁脓肿2例,异物刺破食管壁2例,并发纵隔脓肿积气1例。
3 讨论
3.1 CT诊断咽食管异物的理论依据
CT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对于细微的组织密度差别,能够利用调节窗宽、窗位的方式加以识辨[1],一般成人的食管异物往往是进食匆忙、注意力不集中或老年人口内感觉欠灵敏无意咽下没有充分咀嚼的鱼刺、肉类骨头或假牙等,或吸毒者故意吞入金属类螺钉、刀片等,上述组织与周围的食管壁、纵隔软组织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密度差别,且相对为高密度,这是应用CT的理论依据。
3.2 MSCT与传统X线检查方法的比较
MSCT快速、连续容积扫描,患者一次屏气即可完成颈胸部扫描,扫描结束后采用薄层重建技术,层厚0.625mm,层间距0.625mm,进行图像后处理,首先逐层观察薄层原始图像,对可疑区域作二维或三维重建,三维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2],作者发现直径约1.0mm大小细针样鱼刺,传统的X线平片由于密度分辨率低及邻近组织结构重叠,往往产生假阴性,钡棉吞钡部分病人有不适感觉,易引起恶性、呕吐症状,如异物锐利会加重病情。MSCT检查,患者无须特别的准备,简便、快速、无痛苦,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边缘情况,三维重建后异物立体感强,形态逼真。
3.3 MSCT对并发症的观察
MSCT对显示食管异物有无并发症及与周围结构关系有较大实用价值,异物残留于食管内,往往损伤食管黏膜,部分尖锐异物如鱼刺、肉骨头刺破咽、食管壁继发炎症,引起脓肿、软组织积气,CT能显示并发的咽后壁脓肿、梨状窝积液、食管壁增厚及有无纵隔积气,能直观显示异物与毗邻胸主动脉的接触距离,而且能发现原发食管器质性病变继发食管异物存留,如老年人食管癌伴异物梗阻等,对临床采取何种方式取出食管异物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蔡祖龙,主编.全身CT诊断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
2 贺能树编.医学影像学进展(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主编教材分册).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