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胸导管胸腔注射尿激酶、地塞米松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30例

发表时间:2010-04-29  浏览次数:537次

  作者:饶建亚

  【关键词】 尿激酶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经常由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而导致包裹性积液。特别是多房性包裹性积液形成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很多需要手术治疗。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30例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用胸腔导管置入并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为2004~2006年2年内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平均37岁,病程16~70天,平均32天。

  1.2 方法 入院后经检查X线胸片、CT等确诊后给予常规抗结核、对症支持治疗,检查出、凝血时间,B超定位包裹性胸腔积液最大腔,然后胸腔穿刺抽液有胸腔积液抽出后放置胸导管,尽量抽出胸腔积液,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 ml溶解的尿激酶10万u,地塞米松10 mg,嘱患者活动转动身体以药物充分接触纤维分隔。24 h后再次抽液,如抽液顺利,尽量1次将胸腔积液抽净,如抽液不畅或与估计量不符,再次注入含尿激酶10万u的生理盐水20 ml,地塞米松10 mg,次日再次抽液。患者治疗出院1、3、5个月及抗结核疗程结束后复查胸部X线片与胸腔B超。

  2 结果

  患者中23例经1次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地塞米松后,

  次日一次性抽净胸腔积液,抽液量280~750 ml,平均380 ml,7例经2次胸腔注射尿激酶后抽净胸腔积液。24 h后复查X线胸片、B超,1周后胸腔积液基本吸收。1、3、5个月随访,4例患者肋膈角变钝,未再出现胸腔积液。无一例患者出现出血现象及穿刺部位出现胸壁瘘情况。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结核患者较前增多,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症状不明显延误治疗或治疗不正规易导致包裹性积液,内有多处纤维分隔常规的胸腔穿刺抽吸术在临床中空吸、胸膜肥厚等发生率高,且穿刺次数多、疗程长、疗效差,易导致胸腔严重肥厚钙化,胸壁塌陷限制呼吸,甚至形成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尿激酶产生的纤溶酶可降解胸液中的纤维蛋白,裂解纤维分隔,从而降低胸膜腔积液的黏稠性,利用胸膜腔积液充分引流,纤维素不易沉积,预防间隔形成。地塞米松有抗炎、抗毒、抗纤维的作用,减少积液渗出,加速胸腔积液吸收。尿激酶副作用主要是出血,本组无一例患者出血,而且疗效满意,治疗有效率达100%,置管避免了反复穿刺及盲穿,且减少了胸膜反应等副作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且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单位: 427100 湖南桑植,桑植县人民医院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