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发表时间:2010-08-27  浏览次数:1061次

  作者:罗永坚 蔺心敬 李吕力 杨德刚 王铁建 董艳玲 肖继东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病理改变,探讨其在V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VD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7、14、21天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HE染色法检测其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14 d时凋亡神经元数量与7 d和2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量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减少、缺血坏死明显。结论 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大量凋亡丢失,可能是患者脑卒中后发生VD的病理基础。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 细胞凋亡 病理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海马CA1区是海马结构中与人类学习记忆关系最为密切的功能区,具有对缺血的选择易损伤性〔1〕。近年对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提示:细胞凋亡可能在V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但有关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在VD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动态观察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病理改变,旨在进一步探讨其在V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和分组

  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高脂喂养的Wistar大鼠,体质量(370±50)g,鼠龄3个月,SPF级,雌雄不拘。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①模型组大鼠制备VD模型,②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③正常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于造模后第7、14、21天断头取脑每小组6只。

  1.2 动物模型制作

  参考李巍的方法〔3〕并略加改进〔4〕。将大鼠用水合氯醛(0.35 g/kg)腹腔注射麻醉,颈正中部常规消毒后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套“4”号丝线扣。拉紧丝扣,同时在距尾尖1 cm处剪断放血约1 ml,热凝止血。阻断血流20 min,松开丝扣使血液灌注10 min后,再次阻断血流20 min,第2次再灌注后观察30 min,缝合皮肤,切口局部注射庆大霉素0.2万U。术后肌注青霉素0.2万U/d,连续3 d。

  1.3 细胞凋亡检测

  1.3.1 组织标本处理

  实验终点将动物给予4%多聚甲醛灌注30 min。断头取脑放入4%多聚甲醛后固定后,依次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连续冠状切片,片厚5 μm。

  1.3.2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凋亡TUNEL试剂盒购自美国ROSS公司,参照TUNEL试剂盒说明进行。

  1.3.3 结果观察

  结果在40倍物镜下观察每张切片TUNEL阳性细胞,用北京天地公司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TD2000处理,采集图像输入计算机,以灰度计算所选视野阳性染色的单位面积(阳性细胞的面积占所选整个视野面积的百分比),每张切片取梗死灶边缘区互不重叠的5个视野,其均值即为该标本每个高倍镜视野中阳性细胞的单位面积。

  1.4 病理检查

  于造模后第7、14、21天,在各小组随机取大鼠各一只断头取脑,迅速在大脑中部冠状切取3 mm大脑厚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4 μm切片,HE染色。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均以x±s表示,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

  光镜下观察,TUNEL染色阳性凋亡神经元的细胞核呈棕黄色,神经元体积缩小,呈三角形或扇形,尼氏小体消失,核固缩深染,核内染色质浓聚,染色质浓集于核周,呈新月形、环形、长条形、块状小体甚至形成核碎片。而阴性神经元的胞核则不显示黄色,神经元形态正常故较易区别。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中只有零星的凋亡神经元;而模型组大鼠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呈大量成簇出现,14 d时凋亡神经元最多(表1,图1~图3)。表1 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略)

  2.2 大鼠海马CA1区病理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海马神经元有片状的胞浆嗜酸性变,神经元细胞核边界不清,伴有细胞脂肪性变及少许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缺血坏死明显。而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大鼠海马组织正常。

  3 讨 论

  细胞凋亡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凋亡细胞内氧自由基增多、钙超载及兴奋性氨基酸释放〔5〕、以及凋亡细胞内活跃的基因表达有关〔6〕。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它不仅出现在生理状态下,更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7〕,脑神经元对凋亡损伤极其敏感,在脑卒中的病理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这一病理机制。本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在造模后7 d即出现神经元凋亡,到第14天达高峰,至21 d仍有大量神经元凋亡。同时,本研究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海马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缺血坏死明显。海马是与认知功能相关的重要脑区,是学习、记忆的高级中枢,它直接参与信息的贮存和处理。由于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数量直接影响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效应,从而影响海马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因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大量凋亡丢失及缺血坏死可能是患者脑卒中后发生VD的病理基础,是V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这一结果为临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丢失和缺血坏死,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以预防脑卒中患者VD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Burda J,Matiasova M,Gottlieb M,et al.Evidence for a role of second pathophysiological stress in prevention of delayed neuronal death in the hippocampal CA1 region〔J〕.Neurochem Res,2005;30(11):1397405.

  2 Fang M,Li J,Tiu SC,et al.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nd apoptosi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multiinfarct dementia〔J〕.J Neurosci Res,2005;81(2):26974.

  3 李 巍,张世仪,赵惠敏,等.小鼠脑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的建立〔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15(6):4469.

  4 蔺心敬,李吕力,钟维章,等.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16(12):7335.

  5 Chiarugi V,Magnelli L,Cinelli M.Complex interplay among apoptosis factors:RB,p53,E2F,TGFBrta,cell cycle inhibitors and the bcl2 gene family〔J〕.Pharmacol Res,1997;35(4):25761.

  6 Tsukahara S,Yamamoto S,Shwe TT,et al.Inhalation of lowlevel formaldehyde increases the bcl2/Bax expression ratio in the hippocampus of immunologically sensitized mice〔J〕.Neuroimmunomodulation,2006;13(2):63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