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发表时间:2009-05-25 浏览次数:1035次
作者:黄健,夏梅
[关键词] 心脏移植;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后出现机体(受体)对外来器官(供体)的排斥反应,这本是机体的一种免疫保护反应,但对心脏移植来说,排斥反应便成为心脏移植后严重的并发症。我院从2000年至2003年行心脏移植5例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现将其观察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1 排斥反应的观察
1.1 超急性排斥反应 多发生在心脏移植术后24 h,供心恢复血液循环后,立即出现供心复跳困难,即使使用药物使其恢复跳动,但心脏收缩微弱,不能维持心脏移植受体的正常血压,不能脱离人工体外循环。
1.2 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是由免疫细胞反应引起的,临床症状常见: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活动后心悸,发热,体重增加。体征有:心脏扩大,颈静脉怒张,心音低弱,奔马律,心律失常,不明原因血压下降。检验提示血T细胞增加。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应高度警惕是否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1.3 慢性排斥反应 多发生在心脏移植1年以后。这一排斥反应可能加速供体心脏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导致供心冠状动脉高度狭窄和闭塞,心脏缺血和梗死,最终患者可能因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的早期阶段,临床上多无明显的症状。因为移植的供心已无神经支配,所以即使发生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大部分心脏移植受体不会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2 排斥反应的处理
2.1 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处理
对于这类患者,需要人工心脏等辅助循环的维持下,再选择1例合适的供心。近年来术前对受体和供体之间进行较全面和详细的检查,这种超急性排斥反应已经很少见。
2.2 急性排斥反应的处理
急性心脏排斥反应按心内膜心肌活检组织形态学标准可分为1级(A与B),2级(灶性中度排斥反应),3A级(多灶性中度排斥反应),3B级(弥漫性重度排斥反应)及4级(严重排斥反应)。对1级排斥反应勿需特殊处理,对其它4类均需密切观察病情且加强免疫抑制治疗。
2.2.1 增加免疫抑制药的量 1级急性排斥反应可以发展为2级急性排斥反应,此时可以增加环孢素A或皮质类固醇的用量,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在增加剂量的4~7周内再次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以证实急性排斥反应是否消失。如果排斥反应无改善的迹象,而且因药物用量而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当换其它免疫抑制药物。
2.2.2 对3级及4级急性排斥反应的处理 包括以下几种方案:
①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治疗。
②使用ATG或ALG。 ③增加硫唑嘌呤剂量。 ④增加环孢素A的剂量。
⑤使用OKT3。
⑥心脏排斥反应如果经上述各种方法不能够逆转,重度急性排斥反应供体心脏将在短时间内发生功能衰竭,此时能够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方法是再次施行心脏移植。
2.3 慢性排斥反应的预防
各种免疫抑制剂以最少维持量长期应用。环孢素A的最少维持量为3 mg ? kg-1 ? d-1。血浓度谷值维持在150~200 μg/L。AIA的长期维持量0.3~1.6 mg ? kg-1 ? d-1。心脏移植受体可以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在长期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期间,可每隔3~4个月测定1次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值,并定期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3 出院指导
心脏移植病人术后需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向病人反复强调其目的及其重要性,以免因麻痹引起排斥反应,本组第一例病人术后以为身体状况较佳不按医嘱服免疫抑制剂,自行减少用药,以致出现排斥反应来院就诊,立即用甲基强的松龙大量冲击治疗后好转。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胸心外科, 重庆 4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