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脑血管疾病死亡对我国大陆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5-09  浏览次数:1111次

期望寿命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及 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1].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我国期望寿命已从19ω年的绍.伯岁增加到 ⒛10年的73.刀岁[2].目前,曾影响我国居民期望寿命较大的婴儿及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疾病在我国却日益流 行.据⒛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⒛⒆年我国慢性病死亡占丿总死亡的85,31%[3∶.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主要的慢性疾病,据⒛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⒛10年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别位列死因顺位第三位和第一位[4∶.脑血管疾病死亡对我国居民健康产生了严 重影响.因此,本研究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分析了脑血管疾病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评价其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危害.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本研究资料来源于⒛05和⒛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3’5],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不含港、澳、台)的161个疾病监测点,其中城市“个,农村97个,总监测人口达到7000万以上,约占全国人口的6%.报告的死亡资料对全国城市和农 村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根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⒛O~i^年及⒛10年死因监测数据集报告,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死亡登记对象是发生在各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来进行疾病死因分类,脑血管疾病死亡编码包括⒗0-I69.在上报的161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中,经过数据清理,并对整体数据质量和每个监测点的数据质量进行了比较和判断,以监测点水平死亡率低于3/1000为剔出标准,⒛05年剔出了2个监测点的资料,⒛10年剔出 了4个监测点的资料.本研究还利用⒛06—2008年中国人群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数据[6]和⒛05年和⒛10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婴儿死亡数据:7J对全国 疾病监测系统死亡资料进行死亡漏报调整.

二、研究方法

1.死亡漏报调整:死亡的漏报是我国死因监测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使资料更接近真实情况,需对死亡数据进行漏报调整。由于⒛06—2008年漏报调查的漏报率并不能完全代替⒛05年和⒛10年疾病监测数据的漏报率,同时由于婴儿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影响较大[9],本研究结合了⒛06—⒛"年中国人群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数据和⒛05年和⒛10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婴儿死亡数据对⒛05和⒛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数据进行了漏报调整,漏报调整公式为:估计死亡数〓报告死亡勤/(1-漏报率)×100%。

2,城乡人口结构调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将全国所有县(包括县级市)定义为农村,所有区定义为城市。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城市和农村监测'点的比例为夕3,而实际上全国的城市农村县(区)之比2/5[101,因此,计算全国合计的期望寿命时,为了更具有代表性,需对城市和农村人口数、死亡数进行权重调整后在进行合并[ll]。调整公式为:城乡合计=城市+农村×5/3。

3.期望寿命及去死因增寿年数计算:本研究应用蒋庆琅法[1∶编制简略寿命表,获得期望寿命及各主要疾病去死因期望寿命。

4. 去脑血管疾病死亡增寿年数年龄分解:蒋庆琅法虽能计算去死因增寿年数,但并不能将其分解到各个年龄组,因此我们采用Arriaga法[I2J3]将人群 ⒛10年去脑血管疾病死因增寿年数及⒛05ˉ2010年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造成的影响分解到各个年龄组.A1.riaga法将不同人群年龄x 岁到x+n岁死亡率的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即总效应nTEx)分解成3个部分:直接影响(nDEⅩ)、间接影响(nIEⅩ)和交互影响(nIⅩ)结 ⒛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共覆盖我国73OO多万人口,经数据调整后的总死亡率为″3/10万,男/女分别为863.“/10万/671.36/10万, 城市/农村分别为甾4.08/10万/S12.80/10万.利用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数据计算获得的⒛10年我国居民期望寿命为73.⒛岁, 其中男/女分别为71.“岁刀5.82岁,城市/农村人群分别为76.59岁刀2.Og岁.与⒛05年相比,⒛10年我国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0,呢岁,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了1岁、0.91岁,城市/农村人群分别增加了0.∞岁用.73岁,两性期望寿命差距由

4. 盯岁降低到4.78岁,城乡期望寿命差距由4.乃岁增加到4.51岁9O10年各主要疾病对我国居民造成的寿命损失,按去死因增寿年数大小排在前五位是: 心血管疾病(479岁)、恶性肿瘤(2.∞岁)、损伤和中毒(153岁)、呼吸系统疾病(I.15岁)和围生期疾病(0,弱岁),合计损失10.59岁. 我国居民⒛10年去心血管疾病增加的4.79岁中包括:去脑血管疾病死因增寿(2.%岁)、去缺血性心脏病死因增寿(1,21岁)及去其他心血管疾病死因 增寿(132岁).⒛10年男/女去脑血管疾病增寿年数分别为2.笏岁”.19岁,城市/农村分别为1.79岁刀.41岁.叨%的去脑血管疾病死因增寿年数归因于>硐岁人群去脑血管疾病死亡,其中们~“岁年龄组为⒛%,甾~80岁年龄组为⒆%,⒛岁以上为19%(表2).⒛05—2010年,脑血管 疾病病死率的降低使我国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0.∝岁,占增寿年数的4%,对城市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为0.0~s岁(男/女分另刂为0.绣岁/O.绣岁), 占增寿年数的绣%,其中∞%的贡献来自硐~80岁年龄组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降低,而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升高使农村居民期望寿命降低了0.12岁(男/ 女分别为0.11岁/O.15岁),占增寿年数的16%,这主要是由于)⒛岁年龄组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显著上升导致的(表3).

⒛10年我国居民期望 寿命为73.⒛岁,高于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平均期望寿命⒆.6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日本,82,9岁;美国,78.2论岁)[2];⒛05— 2010年我国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0,呢岁,低于世界平均期望寿命增加的1.32岁,日本期望寿命为我国⒛05年水平时(1叨0年)5年增加了3岁,美国 (1叨4年)贝刂增加了1.8岁[2].⒛10年脑血管疾病死亡对我国居民期望寿命造成的损失为2.%岁,为影响我国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之 一;2005—2010年我国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0,”岁,但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对我国居民期望寿命的增加的贡献甚微(4%).这可能与我国心脑血管疾 病危险因素控制不利有关,根据⒛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14],我国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饮酒、高盐饮食、缺乏锻炼等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普遍存在.

⒛10 年脑血管疾病死亡对城市人群期望寿命造成的损失高于农村人群,城市/农村分别为1.79岁/9.41岁;与⒛05年相比,⒛10年城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 率呈降低趋势,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降低对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增加已经有较大贡献(0.笱岁),占城市居民寿命增加的笱%,然而农村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却在上升,使农村居民期望寿命减少了0.12岁,农村居民期望寿命5年增幅降低了16%.脑血管疾病死亡对期望寿命影响的城乡差异可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医疗服务、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差异有关.脑血管疾病死亡对)翎岁人群的期望寿命影响最显著,⒛10年脑血管疾病死亡对我国居民造成2.笳岁的期望寿命损失,其中 叨%的损失发生在>碉岁人群.⒛O~,^—2010年,我国期望寿命增加主要是由于0~4岁及碉~80岁年龄组人群的贡献,随着婴儿死亡率的逐渐下降,中老年人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婴儿.对于脑血管疾病,城市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翎岁人群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使城市期望寿命增加幅度显著升高,而 农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碉~gz1岁年龄组稍有下降,但>甾岁人群,尤其是>80岁超高龄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升高严重影响了期望寿命的增长.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我国居民五年内期望寿命增加1岁的口号.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对我国整体健康水平影响巨大,脑血管疾病死亡对期望寿命影响的城乡差异提示:如果能够控制农村>翎岁人群(尤其是>gO岁老年人)脑血管疾病死亡,进一步降低城市)们岁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未来我国居民期望寿命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ChlangCLThehfetableanditsapplllatlonsFlollda:Malabar,1984:153-168

[2]The飞Ⅳ.ddBankLifeexpectancyatbinh[DB/0L]h⒒p://apiwolldbank.rg/dataflles/SPDYNLE00IN~Indicator~MetaData~zhEXCELxls

[3]王宁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⒛⒓:⒛-13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⒛11:⒛0-329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⒛“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丿扳社,2009:66-119

[6]王琳,王黎君,蔡明,等2006—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漏报调查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⒛11,绣:1061-1064

[7]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年鉴⒛ll北京:中国人口年鉴社,⒛12:笱4

[8]李卫红,杨国强从居民死亡漏报分析谈死因监测网络直报存在问题及对策疾病监测,⒛∝,21:ω760g

[9]范利华,丁守銮,咸树梅调整婴儿死亡率对预期寿命的影响中国卫生统计,19“,12:33-34

[10]周脉耕,姜勇,黄正京,等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调整与代表性评价疾病监测,⒛10,药:2392佴

[11]万霞,周脉耕,王春平,等率的直接标准化法在样本率加权中的应用卫生研究,⒛07,36:28⒍287

[12]A∏hgaEEMeasu五ngandexPlainlIlgthechangeinhfeexpectanciesDemography,1984,21:8396

[13]A ⅡlagaEEChan莎ngtrendsinm.nalitydedineduringthelastdecade氵//RuzickaLT,WunschGJ,KanePDlffelentlalMollality:lIeth.d.logicalIssuesandBiosocialFactorsOXford:ClalendonPress,1989:105-129

[14]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⒛02综合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⒛05

(收稿日期:⒛⒓-12-18)(本文编辑:丁云秋)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