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头置冰帽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5-04  浏览次数:1106次

在临床医学中,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病症最为常见且病症较为危急,具有较高致死率及致残率,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临床不断探索研究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头置冰帽在有效改善患者血肿周围缺血以及水肿症状起着重要作用,不断应用到临床护理治疗中。笔者选择2011年2 月~2013年6月2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对比头置冰帽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2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尾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男56例,女49例;年龄36~81岁,平均(58±1.2)岁;脑出血量8~35 ml,平均(18.28±5.19)ml。观察组男45例,女60例;年龄42~78岁,平均(60±1.5)岁;脑出血量8~35 ml,平均(17.13±5.68)ml。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颅脑CT检查后,患者病症被确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脱水、降低颅压,控制患者血压以及预防应激性溃疡和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枕冰帽,头盔内温度保持在4℃,患者头皮温度保持在亚低温水平,32~35℃之间,整体疗程为 5~7 d。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组后7 d 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4 d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分别为(10.54±1.23 )ml、(14.47±1.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7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4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使脑内的小动脉出现病例性变化而导致的出血破裂[1]。在各种非外界损伤所致的脑出血病因中,高血压病因占60%左右,脑出血病症为高血压病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且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50岁左右的患者,有越来越年轻化趋势,北方发病人群显著多于南方[2]。采用头置冰帽治疗在当前临床医学中属于较为理想的保护措施,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采用头置冰帽降温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血肿周围以及缺血区脑细胞代谢的有效降低,减少了耗氧量,帮助患者脑细胞的有效恢复,同时减轻患者脑水肿。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7 d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4 d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出现明显减少趋势,然而比较血肿体积并未出现明显差异,14 d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分别为(10.54±1.23)ml、(14.47±1.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7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4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头置冰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治疗,简易操作,且安全可靠,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谭子坚.头置冰帽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55.

[2] 肖振军,于 葵.小骨窗开颅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154.

[收稿日期:2013-11-20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