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症防治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999次
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症在临床上一般发生于骨科和妇科的术后, 发生于脑部和神经疾病手术术后的比较少,但是随着近年来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检测方法的进步, 该并发症在颅脑手术患者的术后发生率也明显提高[ 1 ], 笔者就如何防治护理患者,以减少或治愈下肢深静脉栓塞做一临床探索,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0 8年 3月 ~2 0 1 3年 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手术患者, 对其年龄、 疾病性质、下肢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其中年龄在 6 0岁及以上、 脑部创伤程度为严重、 脑部恶性肿瘤、 下肢有静脉曲张、 下肢活动有障碍的患者为易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对象,选取 4 0例为研究对象, 分为对照组2 0例和试验组 2 0例。对照组 2 0例中, 女 11例, 男9例, 年龄6 1~ 7 7岁, 平均( 6 9.2±4.5) 岁。试验组 2 0例, 女1 2例, 男8例, 年龄6 0~ 7 6岁,平均( 6 7.8±5.6 ) 岁。两组患者年龄、 性别构成比等基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 5 ) , 具有可比性。 · 6 7 4 2 · 吉林医学2 0 1 4年4月第3 5卷第1 1期1.2 方法1.2.1 药物防治:试验组 2 0例患者给予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 术后给予患者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溶栓、 抗凝治疗。对照组2 0例患者直接行溶栓抗凝治疗, 同时采用活血化瘀、 改善微循环治疗。尿激酶初始剂量 20万 U/ 次, 2次/ d 。低分子肝素钙50 0 0U皮下注射, 2次/ d 。1.2.2 护理方法; 试验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以舒缓患者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况,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士的护理工作。如患者意识不清醒, 让其家属配合医生给予患者治疗和护理,协助医生护士的工作。试验组患者进行体位护理, 术后严格卧床, 抬高患者两侧小腿2 0 ° ~ 3 0 ° , 膝关节屈曲1 5 ° , 足部进行背伸趾屈运动, 3~ 4次/ d , 1 0~ 2 0m i n / 次, 以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及疼痛,注意保温, 以防发生血栓的脱落导致肺栓塞等。试验组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网植入的护理。定时观察穿刺肢体的皮温、 颜色、 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发生血栓, 在溶栓期间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尽管滤网可阻止一部分血栓的回流。对照组2 0例患者采用最基本的常规护理, 如饮食护理和输液护理, 输液避开静脉,同时在大腿根部加压阻断大隐静脉, 使抗凝药物更多地经交通静脉进入深静脉, 增加溶栓效果。1.3 评价标准: 临床医生根据诊断指标确诊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症; 如发生栓塞, 根据下肢的体征( 肿胀疼痛程度) 结合静脉造影结果确定经防治护理后是否治愈。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软件选用 S P S S1 5.0 ,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检验,采用 P< 0.0 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人数的比率比较: 将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人数和比率进行统计,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治愈情况的比较:将两组患者经护理措施后, 下肢深静脉栓塞治愈情况进行统计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大多数因为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瘀滞和血管壁有损伤等。脑部手术, 特别是颅脑外部损伤的病患, 多有肢体活动障碍, 加之颅脑手术后的患者多出现意识障碍, 即使发生下肢肿胀和疼痛的感觉,患者不能清除地表达, 又增加了诊断和治愈的困难。高龄、 高血压、 高血脂、 肥胖、 手术时间太长、 颅脑损伤的部位等都会影响栓塞的形成和发展[ 2 ]。根据目前的治疗方法, 我院对试验组的患者给予药物和特殊护理措施, 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且治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的药物和处理措施能够预防和治疗颅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 崔继芳. 颅脑手术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J ] . 实用护理杂志, 2 0 0 3 , 1 9 ( 2 0 ) : 6 3 .
[ 2 ] 李树丛. 颅脑外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 J ] .中国基层医药, 2 0 1 2 , 1 9 ( 1 0 ) : 1 5 2 5 .
[ 收稿日期: 2 0 1 3- 1 2- 2 3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