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118例护理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626次

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118例护理作者:张玲 贾玉娥    作者单位:723000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  总结118例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要点。认为机械通气是抢救颅脑损伤所致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强调机械通气后气道湿化、有效吸痰、心理护理、预防和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对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性。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颅脑损伤 呼吸衰竭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1月~2006年12月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所致呼吸衰竭病人118例,男92例,女26例;年龄12~76岁,平均44岁。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4小时后,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机械通气时间3~38天。97例抢救成功,顺利脱机康复出院,治愈率83%,放弃治疗12例,死亡9例。    气道湿化:除房间内要保持一定温度(22~25℃)和湿度(相对湿度50%)外,需要有效湿化气道的措施。①参照文献气道湿化的标准[1]。②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应保持2500~3000ml/日。③呼吸机的加温湿化[2]:送入气体温度宜控制在32~36℃。④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液:此方法适用于脱机病人。用注射器连接静脉头皮针,在气管套管口覆盖一层纱布并固定,祛除头皮针头,将头皮针管别在纱布上,以0.2ml/分速度滴注生理盐水。⑤雾化吸入。    有效吸痰:①吸痰管硬度适中,粗细适宜,最粗不超过导管内径的2/3。②吸痰时机:在病人表现咳嗽、烦躁不安、脉搏快及呼吸加快、肺部听诊有痰鸣音、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机峰压升高频繁报警时,应给予吸痰。③纠正缺氧:在吸痰前后视病情需要应给予较高浓度氧气3~5分钟,上呼吸机病人可给予100%纯氧3分钟。④吸痰方法:应先将吸痰管末端反折,待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遇到阻力后回抽再放开反折处,然后缓慢转动吸引,时间不应超过15秒。若1次痰液不能吸净者应先给予吸氧后再行吸痰术。气管插管患者,应注意吸痰顺序,先吸净鼻咽部分泌物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并尽量吸引附着在套囊上部的分泌物,以免咽部分泌物下行进入气管而发生感染,然后换至另一无菌吸痰管,尽可能地吸净气道深部的痰液。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取深部痰液标本检验。    预防感染及防止并发症:①将病人安置在重症监护室24小时监护,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所有医疗器械和物品定期消毒,更换管道外接管每3日1次,换下的管道清洗后,用1∶500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洗后晾干备用,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病房每日2次,保持室内有良好的通气和换气环境。②严格无菌操作。③每天行口腔护理2~3次;长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每周常规作口腔咽部及痰液的细菌培养,根据药敏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④加强体位护理,防止误吸反流,给予翻身叩背[3],对改善肺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加强心理护理,增加病人安全感。有些患者可能不可以立刻脱离呼吸机,需要逐渐训练脱机,此时应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争取早日脱机。    讨论    由于我们采取了综合性预防措施,积极主动地护理,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失衡,预防口腔感染,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肺部通气功能,为治疗原发症赢得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参考文献】   1 廖修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13(7):212-213.    2 田平,林桂芳.喉癌后套管内滴药的量、时机与并发症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15(8):308-309.    3 田利文,周玲.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卡在预防痰痂形成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5,14(8):573-57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