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颈椎滑脱伴高位截瘫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7-11 浏览次数:784次
作者:李琳,梁峰,吴群,杨婷婷 作者单位:610083 四川,成都军区总医院骨科
【关键词】 颈椎;截瘫;护理
2008年9月,我科收治1例颈第六椎体前脱位伴高位截瘫的患者,病情危重,经过47天的精心护理,该患者病情基本稳定,转入康复理疗科进一步治疗。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2岁在某工地施工作业中不慎从高约2.5 m处坠落,脚先着地,而后身体后仰着地,头颈部摔在硬物上,当即造成患者头皮多处裂伤及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头部剧烈疼痛。头颅及胸颈椎CT提示:头枕部肿胀,颅内未见异常,G6中度滑脱,向前下方移动约1/2个椎体,椎体受压明显,T1~4锥体未见确切骨折现象。查体:头枕部有多处头皮擦伤,右枕部可见一裂口长约5 cm,已清创缝合,颈部压痛。双侧胸骨角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腹壁反射消失;双上肢肌力Ⅳ级,C8~T1神经根支配区感觉麻木。双下肢肌肉饱满,肌张力降低,双下肢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体温39.1 ℃,脉搏85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7.5/8.5 kPa(1 kPa=7.5 mm Hg)。入院后给予持续颅骨牵引,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术后抗生素、脱水剂、止血药、吸氧、导尿等治疗。制订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经过47天的精心护理,患者转入康复理疗科进一步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了解,与其接触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树立其治疗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对于患者的进步要予以鼓励。面对不同患者,应根据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社会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1]。
2.1.2 牵引护理 由于患者行颅骨牵引,应维持牵引的有效性。我们及时巡视、检查,并密切注意牵引的重量,轴线,牵引绳的松紧。患者无法自行翻身,给予卧气垫床,并嘱家属2 h按摩一次骨突部位。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做深呼吸。
2.1.3 皮肤护理 由于患者脊髓受损,体温时高时低,要注意保暖,我们嘱家属每日给患者擦身2~3次,毛巾要尽量拧干,及时更衣,保持皮肤干洁和床铺的平整。
2.1.4 饮食护理 由于进食姿势的改变,很多患者会不愿意进食,我们要与患者取得良好的沟通。我们向患者家属讲述饮食调理的重要性,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肉类及豆制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尤其是保持呼吸通畅。持续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吸引器和吸痰用物等急救器材。
2.2.2 体位护理 回到病房取平卧位,为减轻切口张力,肩背部垫一长条软枕,颈部两侧给予沙袋制动,给予轴线翻身。
2.2.3 注意观察伤口敷料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伤口有少量渗出液。若伤口渗出较多,且患者自觉呼吸困难,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必要时伤口加沙袋压迫。
2.2.4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肌萎缩、泌尿性感染等的发生。预防措施为给予患者卧气垫床,勤按摩,勤观察。教会患者做深呼吸,多饮水。家属协助患者做被动功能训练。
3 讨论
现代医学早已从生理医学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护理已经成为整个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够稳定患者情绪,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为了能给予颈椎手术患者正确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手术是一种有创性的医疗手段,术前患者可陷入“趋避冲突”的矛盾心理;且患者因病变常变得异常敏感,依靠有限的医学和药理知识去判断预后,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2]。患者一般会经历恐惧-忧虑-抑郁三个阶段。而三个阶段并不是严格区分和单独存在的,他们相互交叉重叠,情绪变化复杂。首先应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护理人员的态度应合理、大方。护理人员自身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获得安全感和亲切感[3]。其次应该解除患者忧虑的心理,对术前心理负担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同类手术患者进行交流,树立患者的信心[4]。总之,护理颈椎病患者需要制定严格的护理计划,心理护理固然重要,但基础护理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心理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74-77.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8-199.
3 Timmons J.Using case reports to aid reflective practice in wound care.Br J Community Nurse,2006,11:S14-S20.
4 Ribeiro V,Munari DB.Mental health of surgical patients: development of nursing activities through support groups.Rev Bras Enferm,1998,51(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