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个体化物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2-02-24 浏览次数:707次
作者:刘丽君,文丽,张耀发
摘 要:目的: 比较个体化物理治疗方案与常规物理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试验组(243例)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配合推拿按摩、牵引治疗,对照组(237例)采用常规方案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进行评定。结果: 试验组颈椎功能评分和改善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体化物理治疗方案疗效佳、病人适应好。
关键词:颈椎病,个体化治疗,物理治疗
颈椎病是康复科门诊常见疾病,采用非手术治疗法治疗该病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牵引、理疗、推拿和按摩等。我们从2005年8月~2008年6月对480例颈椎病患者根据其疾病分型和个体特点,有针对性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根据杨克勤诊断标准[1],将4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43例,男162例,女81例;年龄29~71岁,平均49.6岁;病程1个月~22 年,平均2.9 年;神经根型115例,椎动脉型84例,混合型44例。对照组237例,男145例,女92例;年龄30~69岁,平均50.2岁;病程20d~20 年,平均3.1年;神经根型121例,椎动脉型87例,混合型29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病例均有影像学资料(颈椎四位片或CT、MRI)。
1.2 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评分表[2]进行评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基数资料比较
项目 试验组 对照组 t值 p值
例数(人) 243 237
性别比(男/女) 1/0.5 1/0.6
年龄(岁) 49.6 50.2 0.516 0.062
治疗前评分 8.023±2.625 8.435±2.702 1.735 0.086
注: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治疗前评分无差异(P> 0.05)
2治疗方法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用电脑遥控枕颌袋进行牵引,每日1~2次,每次25~30min,牵引的力量应根据患者的病程、年龄、承受力而定,从38.2~60.8N开始逐渐增加,但重量不超过自体重量的15%~20%。采用间歇式牵引法,牵引的角度根据病情及影像学改变而定,一般上颈段(C1~C2)为0°~5°,中颈段(C2~C5)为10°~20°,下颈段(C5~C7)为25°~30°,因为在这些位置,相应节段的小关节囊处于相对松弛位,从而使关节面获得较好的分离。牵引前行颈部推拿,以点、按、滚揉、拿法、拨抻法、拨伸旋转法、搓拿法、揉擦等施于颈肩部、背部,以松解颈项肌、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再行颈肩部理疗,选用内生干扰电、离子导入、微波等方法,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一般需要2~4周为宜。
2.2 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于症状较重且伴有恶心,呕吐的患者,入院后行床头维持牵引或颈领等制动,脱水抗渗出,扩管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待症状缓解后,行颈椎牵引、推拿、理疗,方法同前,一般需要1~3周。
2.3 混合型:混合型颈椎病其机理十分复杂,初起治疗须有临床各科的协作。理疗科治疗亦需排除颈椎间盘突出钙化、骨化或脱髓性、突出物压迫食管、后纵韧带钙化合并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治疗仍以牵引、推拿、理疗及各种药物配合治疗。
2.4 干预措施:试验组根据病变类型采取上述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换处方,如电脑中频脉冲剂量以病人能承受的最大电流(10-50uA),配合推拿按摩和牵引进行治疗;对照组按既定方案采用上述理疗方法和牵引方法进行治疗。
3 评 定
3.1 参照日本外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2]制定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该表包括: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三大项目。临床症状分为颈痛、上肢痛或麻木、眩晕3个分项目;临床检查分为:压痛、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肌力、感觉六个分项目;日常生活动作分为:睡觉翻身、颈活动两个分项目。每个分项目都有级别评分,最高评分为21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指数。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3.2 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作t检验分析。
4结 果
根据评分标准,结果见表2。(三线表!!)
表2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颈椎功能改善比较
项目 试验组 对照组 t值 p值
例数 243 237
治疗后评分 16.734±3.101 13.745±3.041 -5.216 0.000
评分差值 8.711±2.304 5.310±2.967 -7.625 0.000
改善指数 0.510±1.124 0.387±1.512 -5.217 0.000
注: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后两组颈椎功能评分均比自身治疗前有提高(P<0.01),试验组颈椎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有提高(P<0.01)、颈椎功能改善指数有提高(P< 0.01)。
5讨 论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3], 目前被公认的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髓核纤维环含水量逐渐减少,弹性韧性逐渐降低,即椎间隙变窄,椎体间松动,椎间盘本身有着丰富的神经分布,纤维环受到异常压力如膨出、错位等可刺激椎神经反射到神经根后支引起颈肩痛。椎体间松动牵拉纤维环四周纵韧带边缘,可使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化即产生骨质增生,增生的骨刺骨嵴可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根,椎动脉脊髓等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病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因则是由于外伤、风湿、工作姿势或生活习惯等一些致伤因素。内外因素均可使颈椎的两项基本动力系统发生改变,产生各种复杂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病理病因尽管复杂[4-5],但不管是突出的椎间盘还是骨质增生及颈椎的生物力学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的是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以及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累及神经根致神经根水肿、变性,波及椎动脉则可使椎动脉扭屈、痉挛,以致脑动脉供血不足。脊髓受压则可引起椎体束的病理改变,累及交感神经引起的临床症状则更为复杂,采用牵引治疗法可使颈椎起到制动作用,减少炎性渗出,通过恒定的牵引力可使紊乱的颈椎两项基本动力系统得以纠正,恢复生理曲度和生物力线,牵引使颈椎间盘周围韧带张力增加和椎问盘内负压作用,使突出或膨出的椎间盘还纳。配合局部理疗可消除颈椎受损器官的组织炎性物质的吸收,松解颈肩部痉挛的肌肉,缓解疼痛及相应的症状。
对于观察组采取了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且随着治疗的进程,治疗处方即治疗的时间、量、强度均不断调整,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剂量为治疗量;而对照组则按常规剂量治疗。通过临床疗效观察,采用物理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个体化治疗方案显效快、疗效佳、病人适应性好.是一种较好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克勤,张之虎.颈椎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5-89.
[2]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9-68.
[3] Lemcke J, Menz H, Al-Zain F,et al,Outcome after cervical anterior fusion--a clinical study of 368 patients,Z Orthop Unfall,[J].2007 Nov-Dec;145(6):744-752.
[4] Kotil K, Bilge T ,Prospective study of anterior cervical microforaminotomy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J Clin Neurosci,[J]. 2008 Jul;15(7):749-56. Epub 2008 Apr 2.
[5] Rao RD, Currier BL, Albert TJ,et al, Degenerative cervical spondylosis: clinical syndromes,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Instr Course Lect [J].2008;57:44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