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神经节苷脂头部穴位注射佐治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01  浏览次数:650次

  作者:李霞,任莉,陈振辉  作者单位:河南 南阳,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头部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 将66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神经节苷脂头部穴位注射。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6个疗程后,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疗程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配合神经节苷脂头部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脑性瘫痪/药物疗法; 神经节苷脂/治疗应用; 穴位注射; 康复; 儿童,学龄前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脑瘫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国内有报道采用神经节苷脂口服或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脑瘫均取得了一定效果[1,2]。本科自2008年来应用神经节苷脂头部穴位注射佐治小儿脑瘫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08/200908南阳市中心医院小儿脑瘫康复科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5.3岁,平均(3.8±1.4)岁;痉挛型18例,不随意运动型4例,共济失调型5例,肌张力低下型4例,混合型2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5.5岁,平均(3.9±1.5)岁;痉挛型18例,不随意运动型3例,共济失调型5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混合型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临床分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脑瘫诊断标准;(2)年龄≥2岁。

  1.4 排除标准

  (1)对穴位注射不能耐受者;(2)合并癫痫,药物治疗未得到控制者;(3)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差者;(4)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性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物理治疗(主要应用Bobath法和Vojta法)、作业治疗、语言治疗、中医按摩治疗,每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部分严重患儿佩带肢体矫形支具。

  1.5.2 观察组

  在上述康复基础上应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8030131EN),生理盐水稀释成0.4%的溶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头部取穴方法:按患儿脑瘫分型及病变部位根据“有病本经求”的循经取穴原则取穴,选用四神聪、运动区、平衡区、运动前区;运动协调性差选用运用区;一般每次选用8~10个穴位。常规消毒所选穴位,以5 mL注射器抽取神经节苷脂稀释液,每次每个穴位注射0.5~1.0 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6个疗程后,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一名医师(不知分组治疗情况)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对患儿进行评定。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正常化(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异常姿势纠正,GMFM评定达正常同龄儿水平;(2)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异常姿势改善,GMFM评定改善;(3)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异常姿势无改善,GMFM评定无改善[4]。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转归情况 观察组正常化15例,好转12例,无效6例。对照组正常化8例,好转11例,无效14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6个疗程后评分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级GMFM88评分比较表1结果表明,两组患儿治疗6个疗程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疗程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C功能区GMFM88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E功能区GMFM88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目前小儿脑瘫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5]。从神经生理学观点出发,婴幼儿的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脑功能的代偿性强、可塑性大。因此,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治疗,可以使损伤的脑组织在不断的发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偿。

  头针法是针刺疗法与现代医学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的疗法,它可反射性的增加皮质相应部位的血流量,利用侧支循环,改善皮质缺血缺氧状态,修复损伤脑细胞[6]。刺激头皮区域对于调整大脑功能有明显效果,穴位注射有针刺穴位和注入药物的双重作用,激发经络穴位,从而调整和改善机体功能与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使体内气血流通,使己经发生功能障碍的生理活动恢复正常,是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

  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是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神经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神经节苷脂,是人体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神经系统中含量尤其丰富,具有保护细胞膜,促进神经生长,恢复神经功能等作用[7]。研究发现,GM1能在培养的神经细胞中传递与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营养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1)稳定细胞膜结构和功能;(2)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3)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减少过量一氧化氮的生成;(4)调节神经生长因子,为其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并可能与神经生长因子结合或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使其发挥更强的作用,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配合GM1头部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秀珍,朱天才.神经节苷脂对脑性瘫痪患儿神经功能的修复:2 230例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7):122123.

  [2] 卢国君,王永.神经节苷脂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4):104105.

  [3]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4] 吴丽,王家勤,李旺森.实用小儿康复医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156177.

  [5] 秦贞薇,戴家兰,韩延奎.脑性瘫痪152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3(2):124125.

  [6] 许健鹏,高文柱.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368.

  [7] 张卿,左萍萍.神经节苷脂GM1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2):13291333.

  [8] 尹晓慧,孙立明,邓树海.神经节苷脂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567156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