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康复护理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1-08-19 浏览次数:692次
作者:祁九伟,程利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关键词】 颈椎病,护理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10%,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身体健康,有关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但本文就沟通技巧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2—06~2004—03门诊就诊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男性。观察组48例,年龄38~65岁,平均54岁,病程平均3.2个月。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沟通技巧+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临床治疗。(1)心理疏导:在治疗过程中耐心说明本病病理改变。产生原因、临床表现、预后、我们已能解决的问题。使患者减轻或消除心理负担。心理暗示:在临床治疗的同时,用语言引导治疗所产生的感觉。(2)临床治疗:牵引:取患者坐位,骑跨椅,角度:前倾10度左右或垂直,重量3~8kg,20~25分钟/次,每天1~2次,10次为一疗程。手术:坐位,颈部肩部施揉,捏,滚,提,拿及点压法;仰卧法:牵拉头部,力度适中,从小到大,缓慢牵拉,反复5次。向上牵拉+右旋;在上述手法的基础上,牵拉的同时使头部缓慢右旋。幅度由小到大。牵拉停止后,缓慢将头恢复原位,反复5次,向上牵拉+左旋;右手置于枕部,左手置于下颌,向上牵拉的同时使头部缓慢左转,其余同上。
2 结果
评价方法:完全恢复: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颈部活动自由,可正常工作。显著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及颈部活动明显改善,恢复工作。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部分好转。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两组显效病例的平均治疗次数:观察组48例,平均治疗次数12.3次;对照组50例,平均治疗次数17.2次,经检验两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及产生机制,眩晕是主要症状,大多与体位有关,多见于转头、伸屈颈椎等头颈体位改变而发生,有的持续数秒,也有的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但以持续时间较短时为多见,眩晕是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一般伴有椎动脉的痉挛或动脉硬化改变,单纯因骨赘压迫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少见,多表现为头痛,后头痛或项枕部痛、颈后痛,头痛多属血管神经性头痛,与供血不足有关。听力下降,前庭动脉供血不足是造成听力改变和耳鸣的重要原因之一。前庭动脉是椎基底动脉分支。视物模糊表现为一过性黑蒙,暂时性视野缺损,复视。视觉障碍是由于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引起,可称为皮层性视觉障碍,猝倒和意识障碍,是由于椎动脉急性缺血所引起的延髓损害所致,体征为颈椎活动受限,颈肌紧张,压痛,头后伸旋试验阳性,是颈椎动脉型及追兵的一项重要体征,旋转试验,头后仰压头试验也有一定意义。由于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辅助检查主要有颈椎X线片、椎-基底动脉多普勒、CT、MRI等。
3.2 颈椎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作用本病诊断以症状、体征为主,辅助检查仅做参考。在做出诊断前,应排除相关疾病。牵引—颈牵引可使颈椎总长度增加,可使椎动脉的扭曲得到改变。使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流通畅,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限制颈椎活动,解除颈肌痉挛,减轻疼痛症状。
3.3 沟通技巧的作用:沟通是应用心理学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手段改善病人的情绪,提高病人的认识,矫正病人的病理心理和异常行为,从而减轻病痛,提高治疗效果。颈椎病患者,很少发病后明确诊断,往往神经内科长期治疗不见好转,这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自认为病情很严重,因此在与病人的接触中,要耐心讲清有无严重的病理变化,产生临床症状的原因,用什么方法能够解决,增加患者对自身病的理解,减轻其焦虑、恐惧和不安的心理,暗示作用可以加深患者对治疗作用的感觉,扩大治疗所产生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医生的信任和治疗信心。所以,合理的沟通技巧可以显著提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