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仰卧位新疗法
发表时间:2011-08-19 浏览次数:681次
作者:刘安生 作者单位:陕西省自强中专学校
关键词:颈椎病
颈椎病系指颈椎或颈椎间盘退变等以及继发性改变, 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复杂的证候群, 故也称为颈椎综合征。近几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从事坐位的工作时间延长, 导致颈椎病的临床发病率也随着上升, 因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肢麻、恶心等症状则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其分型在国内意见不一, 临床上常根据病因及症状, 将颈椎病分为六型: 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型和混合型.其中神经根型伴上肢窜麻疼痛, 颈后伸时加重, 椎间孔挤压实验阳性, 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 脊髓型有脊髓受压表现, 从上肢开始波及全身的属中央型, 从下肢开始波及全身的属周围型; 交感神经型伴头晕眼花、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椎动脉型伴体位性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 颈型则会出现颈部肌肉僵硬、肩背酸痛、颈部的活动受限; 出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的, 则为混合型。
目前, 治疗颈椎病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法, 如牵引疗法、针刀疗法、运动疗法、推拿疗法、中药治疗及穴位注射疗法等。而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是人们公认的常用手段之一。—般以坐位及俯卧位的体位为主。坐位: 医者站于患者后方操作; 俯卧位: 医者站于患者体侧操作。这种传统的体位方式虽然也能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但对患者来说, 体位不能保持长久, 因俯卧位时间过长, 患者起来时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施行手法操作时, 因疼痛反应, 患者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对抗力, 使颈项部不能完全放松。相反颈部肌群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反而影响手法操作。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 渐摸索出一套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颈椎病治疗方法, 现将其手法顺序及体位变化简要介绍如下。
1 仰卧位
l.1 患者取仰卧位, 头垫薄枕。术者坐于患者头前位。在前额部施以开天门的直推法, 接着用大鱼际由前额中央向两侧太阳做分推, 各3-5遍: 换用拇指揉印堂至神庭, 双拇指分揉前额至太阳2-3遍;然后换多指指腹轻揉两颞侧, 大鱼际对揉额两侧, 反复操作3-5 分钟; 再用大拇指指腹沿督脉线揉至百会穴, 沿头部两侧的膀胱经揉至肩井穴, 然后在以上经络线上换用指按法, 操作3分钟, 最后双手施以拿法操作结束。
1.2 头侧卧位用单掌多指指腹按揉一侧的风府穴至乳突, 对侧操作手法同上。最后点按百会、风池、风府、头维等穴, 各1分钟。
1.3 头正位双手多指放置于颈项部, 用双手多指指腹交替揉拨两侧的项韧带和后正中线(督脉线),在能触及有条索状的部位及压痛点上做重点的揉拨, 反复操作10-15分钟, 最后用单掌多指拿揉颈项部。
1.4 动法一手手掌托住后枕部, 另一手托住其下颌, 双手同时用力做向上的头部牵引, 在牵引下做前屈、侧屈、旋转等动作, 后放松; 然后将头转向一侧,双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 做颈部的仰卧位扳法, 对侧方法同上。最后做颈项部的拿揉, 以放松颈部肌群。
2 俯卧位
2.1 施术者仍坐于患者的头前位, 沿斜方肌肌纤维走形向两侧做分推法3-5 遍, 后换用掌根交替推拨斜方肌, 最后用大鱼际或拇指指腹在C5、C6、C7 等处的华佗夹脊穴上做重点的拨揉, 时间约5分钟。
2.2 术者站于侧前方, 在上背部两侧由里向外分别施以大幅度的推、滚、揉、拨等手法, 最后用双掌对揉肩胛部, 空拳叩击肩胛区、用以放松整个肩背部的肌群。时间约3分钟。手法操作结束。
3 体会
采用此种体位用手法治疗颈椎病, 一方面能使患者感觉舒适, 施术者也操作方便、省力; 另一方面,仰卧位操作能使患者的颈部肌群完全放松, 便于手法操作, 而且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避免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临床实践表明, 运用此种方法治疗颈椎病, 大多数患者经3-4天的治疗后, 临床症状即可减轻或缓解, 坚持疗程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
颈椎病重在自身的预防和锻炼。故在治疗过程中, 嘱患者每日早晚应主动活动颈部和四肢小关节,以解除颈部的肌肉痉挛, 增强局部的肌群弹性, 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的消除和吸收, 防止粘连。平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生活和工作姿势, 坚持颈部保健操的锻炼是预防颈椎病复发和巩固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