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18例患者的复位疗法
发表时间:2011-09-13 浏览次数:709次
作者:朴京淑,崔兴弼 作者单位:吉林延吉,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疗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的短暂阵发性眩晕,首先描述了BPPV的特征,包括受累耳有关的临界头位试验,向患侧旋转性眼震这些特征是诊断BPPV的基本依据。常伴有发作性位置性眼震,多见于中年患者,BPPV为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疾患,约占眩晕患者的1/3,而其伴发的眼震亦为位置性眼震中最常见者,一般多为单侧发病,而双侧均受累者占15%~17%。BPPV中以后半规管受累最多见,此因后半规管是最具重力依赖性的部位。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118例,其中男30例,女88例;右侧后半规管65例,左侧后半规管50例,左右后半规管3例;年龄15岁~80岁,其中15~30岁22例,31~50岁45例,50岁以上51例,病程3天~1年。临床症状:118例均有恶心,眩晕,但一般无听力障碍、耳鸣等症状,无中枢性神经症状及体征,其中98例患者有呕吐。体检:均有向下旋转性眼震,有潜伏期持续时间短。
2 治疗方法
管石解脱法:具体操作是让患者端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站在其背后紧扶其头,嘱其快速卧向患侧,头向上转45°,此时管石因重力作用移向半规管最下方,引起嵴顶向下偏斜诱导出现典型的BBPV发作,出现向地方向的眼震观察眼震直至消失,然后扶患者快速坐起,并立即转向对侧卧,头下转45°管石移向半规管出口处内淋巴流再度造成峰顶偏斜出现向上方的眼震,5min后转为仰卧并缓慢垂直,管石进入椭圆囊内。
3 结果
经6个月以上随访,98例患者无恶心,呕吐,眩晕,10例患者有轻度的眩晕症状,经复位5次以上后好转。
4 讨论
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伴有恶心、呕吐等发病率较高,为耳鼻咽喉科多见疾病之一。发病机制是特发性BBPV,发病有多种学说。多数倾向峰顶结石症和管结石症学说,管石解脱法治疗118例位置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除10例患者反复发作外其他患者完全治愈。管石解脱法主要是利用复位疗法来治疗,其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反应轻,无痛苦,无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