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CT对脑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评价作用的初步研究
发表时间:2010-07-26 浏览次数:427次
作者:杨弋 白静 吴江 王守春 王静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干部病房 放射线科 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支架;氙;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颈部和颅内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基础之一 〔1〕。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量分析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判断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e-CT可定量检查脑深部和小范围的脑组织局部血流变化。我们对1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Xe-CT检测,总结其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特点,为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从住院患者中选取10例有前循环缺血症状,并经DSA检查确定有脑血管狭窄的患者。
1.2 检查方法
患者在接受CT,TCD,DSA等检查的基础上,再行Xe-CT检查。Xe-CT采用美国Diversified Diagnostic Producs Xe-CT CBF系统,配套的CT扫描仪采用西门子公司PLUS4扫描机,先行常规头颅轴位CT平扫,确定感兴趣层面作为Xe-CT扫描层面。通常选择基底节层面,因为该区域由大脑前、中、后动脉三条血管供应,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区。扫描前患者头部制动,将呼吸面罩固定在面部,开始吸入氙气30 s后,扫描第一个增强序列,每延迟18 s后,再重复扫描5个同样序列。扫描结束后,CT采集的数据同时传入独立的Xe-CT CBF工作站进行脑血流计算,并产生相应脑血流Xe-CT灌注图像。
2 结 果
2例患者检查结果可信度低被排除;6例患者的Xe-CT图像显示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量与对侧正常组织相比明显降低(图1);2例患者Xe-CT检查显示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量与对侧正常组织相比无明显差异(图2)。
3 讨 论
颈部和颅内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时颅内血管狭窄病灶不出现警兆症状,患者没有TIA的发作而直接造成完全性卒中,因此需要更为积极有效的诊断治疗措施。DSA仍是目前诊断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颈动脉超声可以提供血管狭窄程度及狭窄的形态;CT、MRI均可显示脑梗死灶,可以提示治疗后的效果;但是单独依靠这些手段不足以确定患者是否处于中风危险之中,因为脑动脉狭窄造成的低灌流供血状态是引发TIA 和中风发作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将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量的准确分析作为支架治疗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2〕。有些研究表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是有限的,当脑血流降至20 ml·100 g-1·min-1水平时,可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首先是神经元电活动衰竭;降至15 ml·100 g-1·min-1水平时,维持神经元内环境能量所依赖的离子泵进行性衰竭;降至10 ml·100 g-1·min-1以下时,细胞膜去极化,离子流进神经元,加之破坏性缺血链锁,最终细胞发生不可逆死亡〔3〕。因此,应该将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量分析做为临床检查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临床上用于脑血流灌注功能成像的检查方法主要有CT灌注成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MRI波谱、弥散及灌注成像等,后者由于所需设备较昂贵,成像时间长,以及PET及SPECT具有核放射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检查方法的推广及普及〔4~6〕。另外,这些方法也只能是半定量的描述脑血流情况。Xe-CT是一种先进的、操作简单、安全的可定量测量脑血流量的技术,其空间分辨力较高,定位准确,可定量检查脑深部和小范围的脑组织局部血流变化。我们研究结果显示,部分有血管狭窄的患者脑组织存在低灌注情况,针对这部分患者,我们进一步测量其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如果该区域脑血流量尚在可挽救范围,那我们应该积极实施支架治疗,如果该区域脑血流量在不可挽救范围内,应慎重考虑患者治疗方案;还有一部分患者虽然有血管狭窄,但是并没有脑组织低灌注情况,那我们应该进一步行血管储备能力检查,如果患者血管储备能力较好,对这部分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对患者血管储备能力较差的患者,可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以降低其卒中发生风险。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综合评价患者脑血流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我们通过这些已经完成的工作,使我们对Xe-CT在脑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评价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该技术可以使我们对患者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结合其他检查项目,更好的评价患者状况,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并且帮助判断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Timsit SG,Sacco RL,Mohr JP,et al.Early clinical differenti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severe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and cardioembolism〔J〕.Stroke,1992;23(4):486-91.
2 Derdeyn CP,Cross DT,Moran CJ,et al.Reversal of the misery perfusion after intracranial angioplasty:case report〔J〕.Neurosurgery,2001;48(2):436-40.
3 Levy EL,Boldos AS,Guterman LR.Stent-assisted endoluminal revasculariz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J〕.Neurol Res,2002;24(4):337-46.
4 Leys D,Pruvo JP,Godefroy O,et al.Preval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 acute stroke〔J〕.Stroke,1992;23(3):314-7.
5 Klotz E,Konig M.Perfusion measurements of the brain:using dynamic CT for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n cerebral ischemia in acute stroke〔J〕. Eur J Radiol,1999;30(3):170-84.
6 Koenig M,Kraus M,Theek C,et al.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ischemia brain by means of perfusion-related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perfusion CT〔J〕.Stroke,2001;32(2):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