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03次

作者:姜劲挺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液体疗法及颈椎卧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结果痊愈12例,占40 %;好转15例,占50 %;无效3例,占10 %;总有效率90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简便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发生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和脊髓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过程。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甚则肌肉萎缩,四肢瘫痪,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3~60岁,平均47岁;病程最短3 d,最长6年;住院治疗时间最短10 d,最长42 d,平均19 d。其中急性发病23例,占76.6 %;慢性发病7例,占23.4 %。30例均有颈项疼痛和颈部功能活动受限,其中伴有不同程度单侧上肢疼痛或感觉异常、麻木、无力者23例;伴有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者2例;伴头晕、头痛、耳鸣者17例;伴有心悸、胸闷、恶心、呕吐者6例。

    1.2影像表现

    本组病例经X线片及MRI或CT检查,显示C4-5椎间盘突出2例,C5-6椎间盘突出16例,C6-7椎间盘突出12例。伴增生20例,颈椎生理曲度改变27例,椎间隙明显狭窄22例。

    1.3纳入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者纳入研究对象[1]:(1)有颈肩背臂疼痛麻木、头痛和眩晕,以及颈部活动受限表现;(2)触诊C4-7棘突旁压痛,或放射痛;(3)有与临床检查一致水平的颈椎MRI检查证实有颈椎间盘突出;(4)X线检查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或反张、椎间隙变窄或椎间孔变小等。

    1.4排除标准

    (1)无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者;(2)没有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病患者;(3)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2治疗方法

    2.1液体治疗

    由于本组患者多数受压段脊髓出现水肿,颈脊髓、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故所有患者宜先进行脱水剂治疗[2],予以20 %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由于局部压迫刺激和无菌性炎症反应的存在,对所有患者的治疗中均加用了抗炎治疗,予盐酸克林霉素0.75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脱水抗炎约3~5 d为1个疗程。活血化瘀治疗选用血塞通15 mL或灯盏花4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营养神经选用刺五加注射液200 mL或欧迈2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 d为1个疗程,以营养脊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其中仅有2例症状难以控制者加地塞米松1 mg入小壶,每日1次,用3 d即止。

    2.2推拿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分为松解手法、复位手法和结束手法三个步骤。(1)松解手法:包括揉捏法和扌袞法:嘱患者端坐,全身放松,操作者站于患者身后,左手轻扶患者额头,用右手五指指腹自上而下拿捏颈部肌肉,用力均匀,力达深部肌肉,在患者的痛点可以做重点拿捏1~2 min,姿势不变,以扌袞法施于头颈根部及双肩部,着力深透2~3 min。(2)复位手法:根据患者的颈椎间盘突出的不同方向,进行复位,以右旋为例,术者右手肘窝放在患者颌下,左手托住患者枕部,轻轻提起并旋转颈部活动2~3次,使其颈部放松。然后向上提起,牵引颈部,使头微屈,牵引的同时将患者的颈部右旋有固定感时,右肘再稍用力右旋颈部,术者可以感觉到一种小关节回纳感,可听到弹响声,用力应稳妥、轻柔,旋转要适度,不宜过大,切忌粗暴[3]。(3)结束手法:包括劈、散、拿及归合等。术者可以双手五指分开放松,以手掌尺侧劈打双肩及背部约1 min,用双手掌指桡侧在两侧颈部来回散之,从上而下,可散到背部,做2~3遍,再用拿法在肩部拿捏,可做3~5遍,最后手指并拢,轻轻拍打颈、肩、背部。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于上肢疼痛麻木者加用拿捏、点揉、抖肩法;对于头晕、头痛者加用太阳、百会、风池等穴位点揉法;对于肩背部疼痛的患者加肩井、曲垣、天宗等穴位点揉法。手法治疗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

2.3颈椎仰卧位牵引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平枕,枕颌带固定,牵引角度15°~30°前倾位,根据颈椎间盘突出的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的角度治疗。牵引时间30~45 min为宜,牵引重量为患者自身体重的15 %~20 %,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牵引常在手法后进行,经过手法治疗以后,局部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此时行颈部牵引,可以起到更好的疗效。

    3  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功能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3.2结果

    本组患者到出院为止,共治愈12例,占40 %;好转15例,占50 %;无效3例,占10 %。总有效率90 %。

    4讨论

    药物的辅助治疗主要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采用抗炎脱水药物消除组织炎症,减少渗出,抑制致炎物质释放,减轻神经根的水肿,达到降低椎间盘内压和抗炎止痛目的[4]。配合活血化瘀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则对应了本病发病过程中组织水肿—局部压迫刺激—无菌性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

    颈椎卧位牵引能使颈椎的生理弧度得到改善或恢复,使椎间隙增宽和椎间孔增大,椎间盘的内压下降或形成负压,使后纵韧带紧张,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后外突出的压力,促使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发生改变,神经根或脊髓所受的刺激与压迫得以减轻或消除。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牵引角度的不同,其应力作用的位置也不同,牵引角度小,最大应力位置在颈椎的上段;牵引角度增大,最大应力位置在颈椎下段。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时,最大应力位置也有相应的变化。因此,临床上可根据颈椎间盘突出的不同部位和生理曲度的改变情况来选择牵引的角度。虽然任何一个角度的牵引,各椎体都受到牵引力的作用,但是,牵引角度的最佳应力能更好地集中在病变部位是提高牵引效果的关键。据我们反复实践和观察,前屈15°~30°牵引,枕部与颌部拉力较为平衡,应力交汇于下颈椎C5-7间隙。仰卧位既能使颈部肌肉松弛,又便于掌握牵引角度和力度,因此值得推广。

    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1)通过手法推拿可以解除肌肉、血管的痉挛,提高痛阈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使病变组织的修复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2)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相互位置关系,松解周围组织和神经根的粘连;(3)纠正小关节位置异常,调节颈椎的生物学功能,使椎间内外平衡;消除突出节段脊髓及神经根的集中应力载荷,达到局部减压和减张的目的。

    只有明确了药物、牵引和手法的作用机理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特长,合理配合,真正达到减少损伤,提高疗效的目的。这也是这种综合疗法较其他单一疗法效果显著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彭共林.中西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80例[J].中国西医骨伤,1998,11(6):18-19.

[2]庄星辉.非手术疗法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J].中医正骨,2004,16(2):16.

[3]王光宗.提升法推拿为主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4,26(8):26.

[4]陆剑挺,吴以诚,石杰.牵引推拿为主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53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4):10-1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