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两种牵引方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1-06-02  浏览次数:650次

  作者:周小敏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 瑞安 325200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牵引方法矫正颈曲异常的效果,为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72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成角牵引和传统静态垂直牵引治疗,比较两组牵引前后的颈曲值及两组之间的颈曲值。[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颈曲值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牵引方法对颈椎病的颈曲异常均有较好的矫正效果,而动态成角牵引疗效明显优于垂直牵引,其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颈椎病;动态成角牵引;静态垂直牵引;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平衡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wo Tractions Treating Abnormal Cervical Spinal Physiological Curve

  Zhou Xiaomin

  TCM Hospital of Rui’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325200)

  Abstract:[Objective]Compare two tractions effect on correcting abnormal cervical curve to offer base for guiding clinical selection of proper trac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take dynamic angle traction and traditional static vertical traction to 72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with abnormal physiological curve, compare the cervical curve value changes between two groups, as well a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 All changes had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Conclusion] Two methods had good correction effect on the abnormal cervical curve, while the dynamic angle traction was better than the other, being simple for operation, worth of promotion for application.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pathy;dynamic angle traction; static vertical traction; cervical physiological curve;cervical spinal balance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生理曲度(以下简称颈曲)异常是各型颈椎病早期最常见的X线表现,它反映了颈椎与椎旁软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反应颈椎平衡的重要指标。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应有助于恢复颈曲的正常生理曲度,恢复颈椎及其骨连结的生理位置和状态。本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的牵引方法矫正颈曲异常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3 年6 月至2005 年6月我科共收治颈椎病7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 例,男26例,女16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入选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并结合主要临床及X 线表现制定。①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枕项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②X线表现: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牵引治疗,其中治疗组采用动态成角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静态垂直牵引治疗,全部患者在2个疗程结束时拍颈椎侧位X线片以检测颈曲值,具体操作如下:

  1.2.1 动态成角牵引

  采用我院自制的可调式角度颈椎牵引架,使用枕颌带进行卧床牵引,先屈曲位25°,予5.0kg进行牵引,时间约为20min或出现不适感,再以中立位作为过渡牵引约2min,最后改后伸位15°,予3.0kg牵引,治疗时间约30min。每治疗15次为1个疗程。

  1.2.2 传统静态垂直牵引

  采用传统的仰卧位行枕颌带牵引,牵引重量为5.0kg,时间约1h或出现不适感。每治疗15次为一个临床疗效指标。

  2 结果

  2. 1 影像学观察指标

  主要通过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曲值以观察颈曲的改变。测量方法采用Borden测量法,即自枢椎齿突后上缘到C7椎体后下缘画一直线,从此线至C4椎体后缘画一垂直横交线,测量此横交线的数值即为颈曲值,其正常值为(12±5)mm,>17 mm为曲度变大,<7 mm为曲度变直,0 mm为曲度消失,负值为反弓。以颈椎侧位片上齿状突处于水平方向为颈椎中间位。为缩小误差,由两位医师按同样方法测量,取二者均值。

  2.2 结果分析

  应用SPSS 11.0软件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颈曲值的改变情况见表l,治疗组治疗前后生理曲度检验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生理曲度检验结果比较,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理曲度检验结果比较,P<0.05。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每组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性差异。表1 两组治疗前、后颈曲值比较(略)

  3 讨论

  目前认为颈椎生理曲度是为适应人体的直立和日常活动而产生的,它的存在能够使脊柱的稳定性增高,颈椎生理曲度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颈椎稳定性的维持。颈曲改变是各种致病因素破坏了颈部肌肉、肌腱、韧带协调,减弱肌力,即由动力性失衡至静力性失衡,最终颈椎整体失衡,导致或加速椎间盘退变。而颈曲的异常改变则是人体为异常变化发生的适应性改变,它可能加速或延缓颈椎病的形成。当颈部肌肉失衡后,人体试图通过颈曲的改变来代偿性地维持颈椎平衡。如果暂时代偿达到平衡,颈椎的退变将减慢,从而暂时延缓了临床症状的出现。如果代偿作用失去,颈曲的改变将会加速应力刺激椎体增生骨赘,最终会继发损伤椎间关节(包括椎间盘)而发生颈椎病。由于颈曲改变后,颈椎处于一种不正常位置,如果颈曲长期得不到改善,颈椎处于异常应力条件下,因而颈型颈椎病实际是各型颈椎病的早期阶段[2]。颈曲异常是各型颈椎病早期最常见的X线表现[3],当骨赘形成之后,也就增加了生理颈曲恢复的难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治疗前后的颈椎生理曲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而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治疗组对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则更加明显,说明牵引能改善颈椎异常的生理曲度,而动态成角牵引效果更佳。在我们的研究中看到,两种牵引方法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变颈曲,说明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这一病理生理过程是可逆的,如果在这一阶段不重视,不进行积极的治疗,影响颈曲改变的不良应力持续存在的话,最终将发生颈椎病,这就提示我们在颈椎病的早期治疗中,应当重视恢复生理颈曲。本临床研究证实动态成角牵引疗效明显优于垂直牵引,推测其可能机制为动态成角牵引方式综合不同角度牵引的优势,其前屈位牵引可加大椎间隙,特别是加大椎体后缘和小关节、椎间孔的间隙,松弛颈椎周围的动力肌及其他软组织,从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背伸位牵引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有效地调节颈段脊柱的生理曲度,以恢复颈椎的形态学,符合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在巩固疗效、稳定脊柱并发挥其正常功能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在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应注意异常颈曲的矫正。恢复颈椎的曲度和预防颈椎曲度异常的发生是预防和治疗早期颈椎病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动态成角牵引能有效的改善颈椎的异常生理曲度,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9.

  [2]陈德玉.颈椎伤病诊治新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1:220.

  [3]张碧清,高川,黄浠,等.局部型颈椎病的X线分析(附100例临床X线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2):14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