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1-04 浏览次数:586次
作者:区跃坚 温新风 作者单位: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 修复
因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将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面容、语言、咀嚼、吞咽及呼吸功能,目前已有多种修复方法,如血管化和非血管化的修复,单纯钛板固定等。本科自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对80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中,男52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1.36∶1;年龄8~75岁,平均43岁,以40~70岁为多[1]。在造成下颌骨缺损病因中,以恶性肿瘤最多50例(62.5%),包括腺癌和鳞癌,良性肿瘤15例,囊肿占10例,其他5例(包括外伤、炎症)。80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中,87.5%(70例)局限于中线一侧,其中存在颏部缺损(即跨越中线缺损)者仅10例,占全部缺损的12.5%。
1.2 修复方法 80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中行单纯钛板修复23例,钛板+游离髂骨修复15例,血管化腓骨修复25例,未行修复(包括直接关创和单纯软组织瓣修复)17例。
2 结果
采用单纯软组织瓣修复+钛板或软组织瓣修复,多数为恶性肿瘤,游离髂骨及血管化腓骨修复中大部分为各类良性肿瘤、囊肿及放射性骨坏死,见表1。基本达到患者外形要求,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基本恢复患者咀嚼、吞咽功能,开口度及开口型基本正常,能食用一般性食物,未发现近远期并发症。其中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感染或植入材料排异、折断。以上各项标准均分为三级:良、一般、差,见表2。
表1 修复方法与下颌骨缺损原因的关系(n) 略
表2 修复方法与修复疗效的关系 略
3 讨论
下颌骨不但与面容有密切关系,而且与上颌骨共同承担着咀嚼功能,还由于下颌肌群的附着而与维持舌的位置、呼吸道通畅有一定关系。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导致面容的畸形及功能障碍,特别是咀嚼和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组患者中导致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原因,其中肿瘤占60%以上,与国内外的报道相似[2]。作者对80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四种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发现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1)未行修复(包括直接关创和单纯软组织瓣修复):优点:手术费用低,感染机会较少。缺点:下颌骨连续性中断,面容畸形明显,语言、咀嚼、吞咽及呼吸功能较差,影响社交。本方法仅用于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2)单纯钛板修复: 优点: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恢复部分咀嚼功能。 缺点:咀嚼效率低,钛板易发生应力中断,发生钛板外露的机会较大,二期义齿修复困难。(3)钛板+游离髂骨修复:优点: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外形改善较明显,成活后二期义齿修复容易。缺点:抗感染力差,适应证窄,骨吸收明显,而骨修复依赖爬行替代,耗时较长,自体骨切取会增加患者的创伤。(4)血管化腓骨移植:优点:可建立重建血液循环,抗感染力强,其愈合相当于一般骨折的愈合,而不必经传统单纯游离骨移植的爬行替代过程,缩短了下颌骨外形和功能恢复的时间。外形、吞咽、咀嚼、语言等功能恢复良好。 缺点:腓骨的高度欠缺,手术难度较大,要有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并在自体骨切取时增加创伤。
血管化的腓骨移植整复下颌骨缺损近年来受到重视,已被广泛应用于四肢骨缺损的修复和骨折的治疗[3]。作者认为,目前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手段方法多样,但各有利弊。对每例患者的具体特点,应制定出一套个体化的修复手段。比如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的缺损,建议二期修复下颌骨的缺损,尤其术后放疗的患者,应当选择血管化腓骨修复,效果较好。对良性肿瘤、囊肿、外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下颌骨缺损,多采用一期整复。当然,一期整复中不一定每1例患者均采用血管化的腓骨移植。如果下颌骨体部的缺损,且范围较局限,可选择游离髂骨修复;如果缺损区位于非承力区,髁状突未受累及的,可直接用钛板固定。目前对承力区与非承力区的缺损修复,尚无明确定论,涉及到承力区且范围较大的缺损,利用血管化腓骨移植不失为一种好的修复手段,国内外学者对腓骨高度不足也作了一些工作,比如腓骨双叠,牵引成骨技术[4]的不断成熟等。
【参考文献】
1 Deschler DG,Hayden RE.The optimum method for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lateral oromandibular-cutaneous defects.Head Neck,2000,22:674~679.
2 张志愿主编.口腔颌面肿瘤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527~657.
3 王坤正,党晓谦,武永刚,等.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中华外科杂志,1998,36(5):261~263.
4 张陈平.下颌骨重建术.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15(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