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的综合治疗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24次
作者:王中英,雷欣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状复杂,往往以神经内科就诊,临床上多采用扩张血管的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我们采用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并物理疗法综合治疗此病,与单纯应用扩张血管药物静脉滴注治疗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本组12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30~70岁,病程3天~8年。对照组:男30例,女性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诊断标准:1)眩晕为主,伴恶心、呕吐、耳鸣、偏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查体:有枕大神经区压痛,旋颈试验阳性。2)颈椎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特别是钩椎关节增生,曲度改变或寰椎关节改变等。3)排除非颈源性眩晕。
2 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并物理疗法综合治疗。应用培它啶500ml,1日1次静点,疗程14天,同时配合以下两种物理疗法。
2.1.1 磁镇热疗法
采用日本产磁镇热治疗仪,磁场强度为120~620高斯,颈肩背局部放置40~60℃左右,耐受量,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2.1.2 牵引疗法
采用日本伊藤产自动颈椎牵引机,坐位颌枕式牵引法,重量以8kg开始,逐渐增至15kg左右(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物理疗法疗程:7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为1~2天,一般应用1~3个疗程。
2.2 对照组
治疗方法为单纯采用血管扩张药进行治疗,方法及疗程同上。
3 结果
治疗组临床基本痊愈15例占25%,眩晕头痛等症状消失;显效24例占40%,眩晕或头晕头痛症状基本消失,偶觉头昏;好转18例占30%,选晕头昏等症状减轻;无效3例占5%,治疗前后无变化。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占10%;显效11例占18.4%;好转28例占46.6%;无效15例占25%;总有效率7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颈性眩晕涉及神经内外科、骨科等诸多学科,病因发病机制复杂,不甚明了。通常指颈背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性病变而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患者来诊前往往诊断为“美尼尔氏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因而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主要因为劳损,颈椎外伤或间盘病变,颈椎间隙变窄而致的颈椎失稳,是产生症状的基础。在失稳情况下,颈椎椎管内外软组织容易继发创伤性无菌性炎症或形成骨质增生,位于颈椎前外侧的植物神经链或走行在颈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受到无菌性炎症的刺激或机械性压迫,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原因。
采用综合物理方法治疗,以磁振热为主,牵引为辅,磁振热是交变磁场,磁场强度为120~630高斯,有明显的缓解椎动脉痉挛及缺血的功能,同时配合牵引,使屈折的血管伸展,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充血、水肿等炎症吸收,配合用血管扩张剂,能明显的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明显改善椎动脉的供血,使疗效更为显著。临床观察证明,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显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无任何副作用,可在各级医院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