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20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11-01 浏览次数:601次
作者:黄业武 作者单位: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西浦北535300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变应性鼻炎患者200例,在鼻内镜下应用微波分点热凝鼻腔黏膜。结果 2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有效191例,占95.50%,无效9例,占4.50%。结论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鼻炎,变应性/ 治疗;鼻内镜;物理疗法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一种难治性常见病、多发病。症状以连续性阵发性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为主。我院自2003年7月~2008年7月在鼻内镜下应用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研制EBH-IV微波通过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20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变应性鼻炎患者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6~65岁,病程1~15年。均符合2004年兰州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经过多年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
1.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在鼻内镜下用2%丁卡因麻黄素棉片行双侧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对伴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纠正术。使用EBH-IV微波治疗仪(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研制),调节微波输出功率为50W,将双极探头置于一侧鼻丘、下鼻甲前端内侧、鼻中隔前上方的黏膜进行多点热凝治疗,而对中、下鼻甲后端的外侧壁由上而下做长约2.5cm,宽0.5cm的条状热凝,时间2~3s,可反复热凝,以局部黏膜发白为宜,一侧完成再做对侧。微波手术终止后,除行鼻中隔纠正术患者行鼻腔填塞外,其他患者可不行鼻腔填塞,嘱患者每日应用1%地塞米松麻黄素滴鼻液收敛鼻腔并口服抗生素1周。术后7天清理鼻腔假膜。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1],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前两者计为有效。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疗效评定:改善百分率≥51%为显效;改善百分率为21%~50%为有效;改善百分率≤20%为无效。
2 结果
患者治疗1个月后鼻腔检查见下鼻甲恢复至正常大小及颜色,鼻腔无干燥、痂皮,鼻腔热凝处恢复良好,患者鼻腔通气明显改善,打喷嚏、流清水鼻涕症状基本消失或全部消失,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随访1~3年。200例中,显效164例,占82.00%,有效27例,占13.50%,无效9例,占4.50%,其中有20例再次热凝显效,总有效率为95.50%。
3 讨论
3.1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有:①抗原-抗体反应:发生于鼻黏膜的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结果释放多种炎性介质(组胺、激肽类、白细胞三烯等)及细胞因子和神经多肽类。这些物质作用于鼻黏膜血管,引起黏膜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增加、鼻黏膜水肿,导致鼻塞、流涕;作用于胆碱能神经,使腺体分泌旺盛,出现流涕;作用于感觉神经使黏膜敏感性增高,喷嚏发作。②鼻腔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鼻腔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使鼻腔黏膜对外界刺激性敏感性升高,乙酰胆碱分泌增加,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鼻黏膜肿胀加重,从而出现鼻痒、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
3.2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机制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机制可能有:①微波治疗技术对高敏感反应病变黏膜产生热凝效应和蛋白凝固作用[2],破坏鼻黏膜上皮和黏膜下的肥大细胞和IgE高亲和力受体,降低鼻黏膜的敏感性,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②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可广泛阻断鼻腔副交感神经刺激来源,减低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减轻感觉—副交感神经反射,鼻腔黏膜对外界刺激性敏感性下降,乙酰胆碱分泌减少,血管扩张减轻,腺体分泌减少,鼻黏膜肿胀减轻,从而缓解或消除鼻痒、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破坏鼻腔的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从而阻断了其传入传出通路,并减低了其兴奋性[3]。③微波治疗后形成的黏膜下瘢痕组织也可减轻对刺激物的反应。④下鼻甲微波治疗作用机制,除其体积缩小、鼻腔形态得到改善外,还与黏膜固有层瘢痕形成,腺体、杯状细胞以及黏膜下层胆碱能微神经节细胞减少有关。
3.3 术中定位
本组病人热凝部位均作用于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行走及分布区域以及下鼻甲前端内侧。鼻腔副交感神经主要来源于蝶腭神经(其在翼腭管行走中分支随鼻后下神经进入鼻腔)及筛前神经鼻内支。鼻丘、鼻中隔前上方黏膜是筛前神经行走经过处及分布区域;而中、下鼻甲后端的外侧壁由上而下长约2.5cm,宽0.5cm的条状区,是鼻后下神经行走经过处及分布区域。根据解剖数据所得,支配下鼻甲神经都是从下鼻甲上缘进入下鼻甲,其中鼻后下神经下鼻甲支一部分从距下鼻甲附着处末端前方6~13mm处进入下鼻甲,神经位置较浅,且都在下鼻甲动脉前方,另一部分鼻后下神经下鼻甲支由下鼻甲附着处末端进入下鼻甲[4],因此在鼻内镜微波热凝治疗中找准下鼻甲神经分布区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避免伤及下鼻甲动脉,以防引起大的出血。而下鼻甲内含有胆碱能微神经节及副交感神经丛[5]。
3.4 优点
鼻后下神经是来源于蝶腭神经节的翼管神经节后纤维及上颌神经感觉神经,热凝该神经除能达到翼管神经切断术相似的疗效,同时亦能较好地缓解喷嚏、鼻痒症状,而且鼻后下神经内不含有支配泪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故不会像翼管神经切断术那样会引起眼干症状[6],同时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热凝,能起到良好的互补效果。另外在鼻内镜下直视下进行微波热凝,照明好、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出血少,疗程短,鼻甲黏膜下热凝效果明显,同时也保护了下鼻甲的表面黏膜,使鼻甲的生理功能不受破坏,降低了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从而提高了手术疗效,也符合现代微创要求。
临床治疗证明,使用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高效、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疗程短、术后反应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3):166-167.
[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15-1316.
[3]熊国军,马永忠,沈亚华,等.鼻内筛神经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178例[J].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3,17(5):317-319.
[4]石崧,周水淼.鼻后下神经下鼻甲支的应用解剖与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2006,13(7):491-492.
[5]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3-263.
[6]陈世强,司勇锋,陆秋天,等.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5,19(14):66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