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小儿颈椎间盘钙化症3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20次

作者:方伟松,章银灿

作者单位: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骨科 

  小儿颈椎间盘钙化症比较少见,本院近年发现3例,现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

    例1  女,9岁。颈部疼痛活动受限7d,1个月前曾有颈部扭伤史。查体:图1  X线颈椎侧位上示C6~7椎间隙钙化影颈部活动无受限,C6~7  椎棘突处压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X线片示C6~7  椎间隙有一盘状钙化影,椎体和椎间隙无明显改变(图1)。CT检查示C6~7  椎间盘中央呈盘状钙化,椎管大小、形态如常。给予消炎止痛及颈牵引1周后症状消失,继续颈围保护1个月。

    例2  男,8岁,发热、咽痛及颈部疼痛并活动受限1周。查体:T37.5℃,咽红,扁桃体Ⅰ°肿大,颈部旋转活动无受限,伸屈活动部分受限,WBC 9×109 /L,N 83%,L 17%。X线片示颈椎环齿间隙不等,环枢间隙对称,C5~6 椎间隙前侧有一团块状钙化影,似蝌蚪状,颈椎生理弧度变直。CT检查示C5~6椎间盘中央有一长椭圆形高密度钙化影,CT值1350Hu,椎管形态、大小如常。给予消炎对症及颈部牵引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出院。

    例3  男,6岁。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4d。查体:颈部活动受限,颈部略向右歪斜,C2~3棘突处压痛。X线片示C2~3  椎间隙有一团块状钙化影,C2 椎体前缘下角变尖,椎间隙无明显改变。CT检查示C2~3  椎间盘中央呈团块状钙化,椎体前缘增生,椎管大小、形态如常。予抗炎止痛及颈椎牵引治疗10d后症状消失。

  2  讨论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症是一种少见疾病,与中老年人由于椎间盘变性所致的颈椎病有所不同,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1924年Baron首先报道本病,国内1982年至今陆续有报道,但迄今不足200例。小儿椎间盘钙化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2]:(1)外伤:外伤可引起椎间盘内出血及血肿形成,继而出现钙化; (2)感染:原因不明的感染而导致椎间盘内的钙盐沉积出现钙化; (3)椎间盘退行性变:小儿的椎间盘退化导致结构上的改变并形成钙化灶,钙化灶可以突向椎体的前方、后方或侧方; (4)先天因素:因发生椎间盘钙化的儿童常合并有脊柱裂、足部畸形及白内障等先天缺陷,因此,本病可能与先天因素有关; (5)混合因素:椎间盘因受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同时伴有或多或少的退化性改变,最后产生椎间盘内钙盐沉积。本病多为单发。钙化常位于髓核,也可累及软骨板和纤维环引起钙化,钙化的髓核可穿破纤维环向前或向后方及侧方脱出或移位(以后方多见),相邻椎体可变扁,局部凹陷变形,椎体前下缘鸟嘴状增生,或者呈钳口状改变。钙化髓核向后向侧可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这些突出的髓核钙化组织可逐渐吸收而致症状消失。发病年龄多在5~12岁,男女比例相当,大多数患儿发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少数有吞咽不适或肢体瘫痪,也有一部分小儿无症状,在作其它检查时被发现。伴全身性反应或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椎间盘钙化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发热、疲乏、血沉增快、白细胞升高,以及环枢椎半脱位。Rechtman状椎间盘钙化分成三种类型[2]:(1)消失型:急性发病,症状持续数月后椎间盘钙化消失;(2)休眠型:先发现椎间盘钙化而后出现临床症状:(3)静止型:X线检查发现椎间盘钙化,但无临床症状。小儿椎间盘钙化灶一般在1年内消失,个别无症状者可持续数年甚至10年以上。本病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一般X线平片即可诊断,一般于发病2周左右(最短24~48h)即可发现,可疑有其它改变可作CT或MRI检查。影像学主要表现: (1)椎间盘钙化主要发生于C4~7 的髓核,位于椎间隙正中或偏后,少数向前疝出,以后部多见,呈梭状、盘状、团块状或半环状;(2)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正常或增宽;(3)相邻椎体可变扁,局部凹陷,椎体前下缘鸟嘴状增生,或呈钳口状改变,椎前软组织增厚及环枢椎半脱位;(4)CT可清晰显示椎间盘髓核位置的钙化灶及经破裂的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5)MRI表现钙化灶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并可见脊髓组织内异常信号。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并不一定平行[3]。需与之鉴别的疾病:(1)褐黄病:此病临床有深褐色尿、关节僵直,X线表现脊椎椎体边缘增生,连续多个椎间隙内出现钙化,其形态呈扁薄椭圆形或双重横行层状,以腰椎为著;(2)维生素D中毒:临床有高热、昏迷,X线片示骨质疏松、硬化,椎间盘钙化广泛且多见于纤维环半环状钙化;(3)椎间盘炎:此病由创伤或感染致椎间盘缺血坏死,相应的椎间隙变窄,相邻上下椎体边缘反应性增生硬化。

 多数作者认为本病属自限性疾病,由于发生于儿童,故有较强的修复愈合能力,而且椎间盘钙化灶可以自行吸收,因此,经过正确治疗后病情恢复很快,常可在数天内症状缓解或消失,预后良好。无症状者不需处理,症状发作时经卧床休息、制动牵引对症治疗后症状会很快缓解或消失,即使有神经压迫症状,非手术治疗仍可获得满意疗效[4~5]。

【参考文献】    1 Cerlach R, Zimmermann M, Kellermann S, et al. Intervertebral disc calcification in childhood: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cta Neurochir(Wien) ,2001,143(1) :89~93.

  2 戴力杨,叶华,钱齐荣,等.小儿颈椎间盘钙化.中华骨科杂志,1998,18:6.

  3 Heinrich SD, Zembo MM,King AG, et al. Calcific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n children.Spine,1991,16:228~231.

  4 张克,党耕町,娄思权,等.儿童颈椎间盘钙化10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96,34(4):197.

  5 钱齐荣,贾连顺,侯铁胜,等.小儿颈椎间盘钙化症(附7例报告).颈腰痛杂志,1997,18(3):14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