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倍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667次

作者:孙新建,党小荣

作者单位:1赣州市定南中山医院急诊科,江西 赣州 341900, 2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陕西 西安 710033

 【关键词】  倍他司汀;葛根素;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门急诊及住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38例,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1],均行经颅多普勒(TCD)、颈椎X线摄片、心电图、眼底等项检查,部分病例行CT检查,均无应用相关治疗药物的禁忌征. 随机分为治疗组69(男22,女47)例,年龄40~72(平均59.4)岁;对照组69(男28,女41)例,年龄42~72(平均58.9)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因及合并症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给予控制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等治疗. 治疗组以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500 mL(含倍他司汀20 mg,氯化钠4.5 g)并联合使用葛根素400 mg静脉滴注,1次/d,共7 d;对照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使用前需做皮试[2])并联合使用复方丹参20 mL,将葛根素,复方丹参加入50 mg/L葡萄糖或9 g/L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7 d. 观察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经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TCD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TCD示供血改善;有效:症状稍减轻,TCD示供血稍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TCD无改善.

    2结果

  治疗7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4%,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2, P<0.01,表1). 治疗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静滴葛根素时有2例患者发生腹胀、恶心,1例出现发热症状,但程度较轻,不影响用药;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时1例出现荨麻疹. 表1两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眩晕是由外周迷路或中枢前庭通路失常引起的临床表现. 近20年来,人们认识到组胺及组胺受体是哺乳动物前庭系统的重要中介物质,使用组胺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治疗眩晕有了很大进展,其中倍他司汀由于其高效、低毒而倍受瞩目. 盐酸倍他司汀作为一种组胺类药物,通过激动组胺H1受体而发挥拟组胺作用,它对脑、心以及外周血管,特别是对椎基底动脉有较明显的增加脑血流量作用.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根或甘葛藤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苷. 葛根中含有的葛根素及葛根黄酮有扩张血管的作用[3],临床上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黏血症、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糖尿病、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眼科疾病、突发性耳聋等. 有研究证实,葛根素可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有效扩张病变血管,改善缺血区血液供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降低血浆中内皮素水平、增加红细胞变形性,快速通过血脑屏障,有效保护脑细胞等多种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和治疗[4]. 运用倍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总有效率为94.2%,疗效显著且起效快,说明倍他司汀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顾慎为. 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M]. 2版.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129.

[2] 杨期东. 神经病学[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6.

[3] 王维权. 白芍木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9):20.

[4] 雷碧霞,候小龙,王建平. 野葛的抗脑缺血缺氧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1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